打开APP,全本阅读

打开
A+ A-
A+ A-

后来我才知道,她叫张春华,京市来支教的高中数学老师。

她的丈夫在清华任职,是数学系的教授。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买个米就把自己买去了清华。

一群地中海大叔围着我,哄小孩一样。

「小姑娘,写完一张卷子就奖励一根棒棒糖哦。」

……很像奶奶说的坏人。

我看着桌上的初中竞赛题,皱起了眉:「我不做这个。」

一个大叔忙问道:「怎么了?」

「太简单了。」

屋里一阵哄笑,大叔无奈又递过来一张:「这个呢?」

是高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题,我以前在图书馆做过,挺有趣。

「这个可以。」

我拿起笔,开始埋头算题。

……

直到写下最后一个数字,我放下笔:「写完了。」

「啊?」

给我监考的大叔一脸蒙圈:「但……才四十分钟啊。」

屋外窗户上扒着的一群大叔也都一窝蜂涌进来:「咋样咋样。」

判分大叔颤巍巍打上分数——

120。

满分。

然后我就被扣押在了清华。

每天做各种试卷和回答各种问题。

「你刚初二,这些东西谁教你的?」

「看书学的。」

「谁给你的书?」

「奶奶去借的,还有习题,都是奶奶买的。」

「你奶奶知道你在自学吗?」

「不知道。」

奶奶从不会问我要那些东西干什么,她只知道我想要。

「不知道问重点!」一个头发稍微茂密的大叔一把推开面前的人,笑眯眯问我,「小姑娘,你对物理学有没有兴趣呀?」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屋里就一阵骚乱。

「她这么聪明应该来我们航院!」

「她数学这么好不来我们数学系天理难容!」

「我们医学院需要她这样的天才!」

「我六十八了,这辈子没见过脑子这么好使的小姑娘,你们让让我。」

后来学校给我安排了为期三年的学习计划,三年后我可以随意选择专业。

而负责辅助我学习的,是徐庭知。

张春华老师介绍的,她让我跟着徐庭知喊她张姨。

同样的少年天才,徐庭知是徐氏集团的继承人,十六岁就保送清华,读经管大二。

他的知识储备明显比我多得多,我有不懂的地方,他都会耐心解答。

他是个很有责任心的人。

每天都会告诉我天气怎么样,然后提醒我拿遮阳伞或者雨伞,最后再把要上的课程帮我列出来。

提前两年完成学习计划后,徐庭知单独为我庆祝。

那年我十四岁,他十八岁。

我们俩端着橙汁碰杯,坐在天台上吹风。

他问我想选哪个专业,我看着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说农学。

我从小在奶奶的背篓里长大,零嘴是奶奶自己种的萝卜,和我窝在一起的是根须还带着新鲜泥土的白菜。

七岁那年,村里免费放了一场电影。

名字叫《1942》。

故事发生地在奶奶的家乡,她已经五十年没有回去过了,看电影时一直在抹眼泪。

回家的路上,奶奶牵着我的手,说:「囡囡啊,要好好学习,让那些挨饿的人都能吃上饭。挨饿的滋味儿,奶奶尝过,不好受啊……」

奶奶的叹息我一直记得,记了很多年。

听到我的话后,徐庭知愣了愣:

「但是……清华没有农学啊。」

我回道:「我已经提交申请了,准备参加今年的高考,去华农。」

老师们劝了我很久,见我态度坚定,最终还是松了口。

但没有让我去高考,说是浪费时间,直接给我开了后门,请华农的教授带走了我。

华农和清华都在京市,徐庭知经常去看我,我只顾学习很少出门,他就每月固定给我送一次衣服,都是搭配好的,甚至还有标签建议适合什么场合。

十六岁时,学校建议我备考雅思去国外深造,并替我写了一封推荐信送去哈佛。

十七岁,我正式被哈佛录取,开始硕博连读。

徐庭知不放心,亲自送我到校。

第二年,他干脆自己考了进来。

十八岁生日的第三天,徐庭知向我告白了。

没什么仪式,我们和往常一样走在那条送我回宿舍的小道上,他却突然抓住我的手,说了一句:

「我喜欢你。」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