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全本阅读

打开
A+ A-
A+ A-

大梁王朝,河清海晏,繁华鼎盛。都城长安街头巷尾热闹非凡,叫卖声、谈笑声交织一片。

街边的百草堂,古旧的牌匾透着岁月痕迹,门里时常飘出草药的清香。姜宁,

就生活在这百草堂中。她自幼父母双亡,被老郎中收养,从此与药草结下不解之缘。

姜宁生得灵动可爱,眼眸犹如一汪清泉,透着聪慧与坚毅。每日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起身,

帮着师父整理药柜、晾晒药材。她对每一味草药的习性、功效都了如指掌,

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小草,在她眼中也都是治病救人的珍宝。阳春三月,暖风和煦。

街头突然传来一阵慌乱的呼喊,“快躲开,恶犬发疯啦!”姜宁刚从药铺出来,闻声望去,

只见人群慌乱逃窜,一只体型壮硕的恶犬张着血盆大口,正追着一位华服公子。

公子身姿修长,步伐虽有些狼狈,但仍透着与生俱来的矜贵。眼看恶犬就要扑到他身上,

千钧一发之际,姜宁眼疾手快,迅速弯腰抄起路边一根木棍,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

她一边大声呼喊,一边用力挥舞木棍,精准地打在恶犬身上。恶犬吃痛,呜咽几声后,

夹着尾巴逃窜而去。街道渐渐恢复平静,众人纷纷围拢过来,投来赞许的目光。

公子站稳身形,轻轻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衫,面带感激地走到姜宁面前,微微欠身,

声音温润:“多谢姑娘出手相助,在下感激不尽。”姜宁这才看清,眼前之人面容俊朗,

剑眉星目,气质温润如玉,周身散发着世家公子独有的风度。姜宁脸颊微微泛红,

有些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公子不必客气,举手之劳罢了。” 顾怀瑾凝视着姜宁,

她灵动的双眼、果敢的举动,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几日后,侯府内一片静谧,

顾怀瑾却被旧疾扰得心烦意乱,面色苍白地靠在榻上。听闻姜宁医术不凡,

管家赶忙将她请进侯府。姜宁踏入侯府,心中难免忐忑,雕梁画栋、朱门高槛,

处处彰显着侯府的威严与华贵。到了顾怀瑾的房间,姜宁收敛心神,走到榻前。

她的眼神瞬间变得专注而坚定,轻轻伸出手,为顾怀瑾把脉。一时间,

屋内安静得只听见窗外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片刻后,姜宁柳眉微蹙,心中已然有了判断。

她轻声说道:“公子这是旧疾未愈,加之近日操劳,气血不畅所致。” 言罢,

她不慌不忙地开出药方,又细细叮嘱药煎的火候与服用时辰。往后的日子里,

姜宁每日都会来侯府送药,悉心询问顾怀瑾的身体状况。一来二去,两人交谈渐多。

顾怀瑾发现,姜宁不仅医术了得,还对诗词歌赋、世间万物有着独特的见解。

姜宁也惊叹于顾怀瑾的学识渊博与谦逊有礼,不知不觉间,两人情愫暗生。

庭院的回廊下、花园的凉亭中,都留下了他们谈天说地的身影。好景不长,

姜宁的身份在城中传开,市井流言如潮水般涌来。有人说她不过是个孤女,

妄图攀高枝;还有人质疑她的医术,说她接近顾怀瑾居心不良。靖安侯夫妇听闻这些传言,

脸色阴沉。在他们看来,姜宁只是个民间医女,与侯府门第相差悬殊,坚决反对两人往来。

一日,靖安侯夫人将姜宁叫到正厅,神色冷淡:“姑娘,你与怀瑾身份有别,

往后还是少些往来吧。”姜宁心中一阵刺痛,却仍镇定地说道:“夫人,我与公子情投意合,

身份不应成为阻碍。” 可夫人不为所动,姜宁只能黯然离去。顾怀瑾得知此事后,

心急如焚,他径直来到父母面前,单膝跪地,言辞恳切:“孩儿此生认定姜宁,她善良聪慧,

与我灵魂相契,恳请父母成全。” 靖安侯却怒目而视,呵斥他不可任性。顾怀瑾并未退缩,

依旧坚持,屋内气氛剑拔弩张 。僵持之际,都城突发疫病,来势汹汹。

街头巷尾弥漫着恐慌的气息,染病之人不断增多,咳嗽声、痛苦的呻吟声交织。

棺材铺前堆满待售的棺木,郎中们忙得焦头烂额,可疫病却毫无遏制之势。姜宁看着这惨状,

心急如焚,毫不犹豫地投身救治。她整日奔波在病患之间,不眠不休,汗水浸湿了衣衫,

发丝凌乱地贴在脸颊。然而,疫病棘手,普通药方难以奏效,姜宁眉头紧锁,日夜钻研医书,

尝试不同草药配伍。顾怀瑾瞒着父母,偷偷打开侯府库房,拿出大量积蓄,

派人四处购置稀缺药材。他亲自组织家丁,搭建临时医棚,安置病患。为了鼓舞人心,

他不顾疫病危险,穿梭在医棚,安慰病患,帮忙搬运物资。随着病情加重,

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们的努力失去信心,甚至有人开始抱怨、指责,认为他们是在做无用功。

但姜宁和顾怀瑾并未退缩。姜宁在医馆中日夜煎熬,尝试各种偏方,

双手因频繁接触草药变得粗糙红肿;顾怀瑾则一边安抚民众,一边与姜宁商讨治疗方案,

双眼布满血丝。就在他们几乎绝望之时,姜宁在一本古籍中发现了一个线索,经过反复试验,

终于研制出有效的药方。消息传开,全城振奋,两人立刻组织力量熬制药汤,分发给病患。

在他们的努力下,病患的病情逐渐好转,疫病终于得到控制。疫病刚有转机,

朝堂上却风云突变。朝中的奸臣们早就对靖安侯府的权势眼红,

疫病期间顾怀瑾私自开仓取财、插手救治,给了他们可乘之机。他们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

污蔑顾怀瑾借着疫病笼络人心,意图谋反,还暗中勾结部分昏庸官员联名上书。

皇帝本就生性多疑,看到这些奏折后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顾怀瑾打入大牢,

靖安侯府也被重兵包围,满府上下人心惶惶。姜宁得知消息,如遭雷击,

可她没有被恐惧打倒,决心救顾怀瑾。姜宁四处奔走,寻找能为顾怀瑾洗刷冤屈的证据。

她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拜访曾经救治过的百姓,求他们出面作证,

证明顾怀瑾在疫病期间的善举。那些被顾怀瑾帮助过的百姓纷纷站出来,愿意为他发声。

与此同时,姜宁凭借着自己在疫病期间积累的人脉,结识了一位正直的御史。

她向御史哭诉顾怀瑾的冤情,呈上收集的证据,恳请他在皇帝面前为顾怀瑾说句公道话。

御史被她的执着和真情打动,决定冒险在朝堂上为顾怀瑾辩护。朝堂之上,

双方争论得面红耳赤。奸臣们言辞激烈,咬定顾怀瑾谋反;御史则据理力争,

将顾怀瑾疫病期间的功绩一一陈述,又呈上百姓的联名请愿书。

皇帝看着眼前的证据和请愿书,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开始重新审视这件事。

在朝堂激烈争辩之时,靖安侯夫人也一改往日的强硬。她四处奔走,

联络朝中与侯府交好的大臣,恳请他们为儿子发声。这些大臣深知顾怀瑾的为人,

纷纷站出来为他求情。为了坐实顾怀瑾的罪名,奸臣们竟买通了牢狱中的狱卒,

企图对顾怀瑾暗中下手,制造他畏罪自杀的假象。关键时刻,

一直关注着侯府动向的江湖义士得到消息,潜入狱中,及时制止了狱卒的恶行,

救下了顾怀瑾。姜宁得知顾怀瑾在狱中遇险,心急如焚,决定直接面见皇帝。

她在宫门外长跪不起,恳请皇帝彻查真相。烈日高悬,滚烫的地面烤得她额头布满汗珠,

衣衫被汗水浸透,可她仍坚定地跪在那里,眼神中透着绝不放弃的执着。

她的举动引来了众多百姓的围观,大家被她的深情和勇气所打动,纷纷为她求情。

皇帝得知此事后,被姜宁的执着和民众的呼声所触动,终于下令彻查此案。随着调查的深入,

奸臣们的阴谋逐渐败露,他们贪污受贿、勾结外敌的罪行也被一一揭露。皇帝勃然大怒,

将奸臣们全部严惩。顾怀瑾被无罪释放,走出大牢的那一刻,

他一眼就看到了等在门口的姜宁。两人对视,眼眶泛红,千言万语尽在这深情的凝望中。

这场磨难不仅让他们的感情愈发坚不可摧,也让靖安侯夫妇彻底认可了姜宁。

经历这场生死风波,京城恢复了往日的安宁,顾怀瑾与姜宁的感情也愈发深厚。

靖安侯夫妇眼见着姜宁为儿子付出诸多,又在疫病期间心怀苍生,所作所为令人动容,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