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全本阅读

打开
A+ A-
A+ A-

病榻上的王大妈此时已经十分虚弱,临终前,她断断续续的道:"老房子给孙孙王浩,他结婚刚好用得上,银行卡就留给外孙晨晨,里面有一万块钱..."王玉兰闻言顿时咬住嘴唇,强忍泪水。

二十年来的日夜照料,换来的竟是这样的安排?"妈,您这决定太偏心了..."她哽咽着想说什么,却被儿子轻轻拦住。

当外孙拿着那张银行卡站在柜台前时,却顿时懵了。

"妈,这碗鸡汤我炖了两个小时,您趁热喝。

"王玉兰端着热气腾腾的瓷碗走进房间,屋内,王大妈正坐在她最爱的藤椅上。

深秋的阳光斜斜地洒在她的脸上,映出了岁月刻下的每一道皱纹。

王大妈很早的时候就丧偶了,因此一双儿女都跟着她姓。

王大妈接过碗,眼神中带着深深的慈爱:"玉兰啊,这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你都四十多了。

"她小心地吹了吹汤面,轻轻抿了一口,满意地点点头:"还是你知道我的口味。

"二十年前的那场意外,彻底改变了王大妈的生活轨迹。

那是2005年最冷的一个早晨。

凌晨五点,王大妈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邻居。

她裹紧已经有些褪色的棉袄,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里的零钱。

"今天是新年集,菜场的李记豆腐应该会多做些现成的,得早点去。

"王大妈一边盘算着,一边轻轻带上门。

她住在老小区的三楼,楼道里的声控灯早就坏了,只能借着窗外微弱的光线摸索着下楼。

寒风透过楼道的窗户缝隙钻进来,冷得她直哆嗦。

"今年这个冬天,真的是特别冷啊。

"王大妈一边感叹,一边抹了抹楼梯扶手上的霜:"待会儿得提醒楼上的张婶儿小心点。

"就在她走到一楼门厅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王大妈,这么早就出门啊?"王大妈一回头,发现说话的人是住在二楼的老刘。

王大妈笑着回答:"是啊,趁早去买点豆腐,中午想给铁军送点过去。”

“那孩子总说店里忙,估计又顾不上好好吃饭。

"老刘闻言顿时摇了摇头:"您这当妈的,也太操心了。

""铁军他们也该多来看看您,我记得上次见他来,还是去年......""孩子们都不容易。

"王大妈打断了老刘的话,"铁军那个五金店刚开张,要还***。”

“玉兰虽然在银行上班,但带孩子也累。

"老刘还想说什么,王大妈已经推开单元门走了出去。

清晨的空气冷得刺骨,地面上一层薄霜在路灯下闪着微光。

她小心翼翼地迈出第一步,却没注意到门槛下结了一层黑冰。

"啊!

"一声惊叫,王大妈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剧烈的疼痛瞬间从髋部传来,她想爬起来,却发现右腿完全使不上力。

"救命啊!

王大妈摔倒了!

"老刘一看情况不对,赶紧大声呼救,同时掏出手机拨打120。

渐渐地,楼道里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光。

邻居们纷纷披着衣服跑下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这地上太滑了,前两天我就跟物业说过要撒盐。

""可不是嘛,现在这物业,收费一点不少,做事全靠喊。

""王大妈,您别动,救护车马上就来。

"王大妈躺在冰冷的地上,疼得冷汗直冒。

她想起自己还没给铁军熬好的汤,想起答应给玉兰带的豆腐,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救护车很快到了,可王大妈的脸色已经煞白。

医生初步检查后,立即决定送往市立医院。

检查结果出来得很快:右侧髋部骨折,需要立即手术,术后还需要三到六个月的康复期。

主治医生推了推透视,说出了专业的分析:"老人家这个年纪,骨折的风险很大,手术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术后的护理。

""家属需要有人专门照顾,起码要照顾到她能基本自理。

"王玉兰接到电话时正准备上班,听说母亲摔伤,立刻请了假赶到医院。

可王铁军直到下午才姗姗来迟,一进病房就叹气:"妈,您说您这么早出门干什么呀?这下可怎么办?"王玉兰试探着问弟弟:"铁军,医生说妈做完手术需要人照顾,你那边......""姐,你也知道我这店里刚开张,天天要还***,现在正是关键时候,实在走不开啊。

"王铁军***手,继续追问道:"要不,先让妈在医院多住几天?"王玉兰正要说话的时候,王铁军的手机响了,是他媳妇赵慧贤打来的:"当家的,你在医院呢?问问医生妈大概要住多久?”“咱家那房子你知道,就两间卧室,浩浩上学要安静,实在没地方......"赵慧贤的声音不大,但病房里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王大妈闭上眼睛,泪水从眼角滑落,王玉兰见状顿时心疼了,握住母亲的手保证道:"妈,您别担心,手术后就搬到我家去住,我家房子大,李逸晨也懂事,不用天天接送。

""您就住在主卧旁边那间屋子,我可以随时照顾您。

""可是......"王大妈还想说什么,王玉兰的丈夫***国推门进来了。

***国的态度很坚决:"妈,就这么定了。

""我刚跟单位请了长假,手术那天我来医院陪您,您就当自己家,别有顾虑。

"就这样,在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中,王大妈住进了女儿家。

她没想到,这一住就是二十年。

刚开始的适应期并不轻松,王大妈总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经常默默掉眼泪。

直到有一天,外孙李逸晨放学回来,看到外婆在擦眼泪,立刻跑过来抱着她:"外婆,您别难过,有您在家里,我可高兴了。”

“以后我保证每天都陪您说话,给您讲学校里的事。

"这个十岁小男孩纯真的话语温暖了王大妈的心。

从那以后,她渐渐融入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节奏。

每天早上,她会准时起床给全家人做早餐。

李逸晨最爱吃她包的馄饨,上面还要撒上一把香菜。

"外婆,您包的馄饨是全世界最好吃的!

"李逸晨总是这样夸她。

王大妈每次听到这话,都会笑得合不拢嘴。

日子虽然平淡,却充满温情。

王大妈帮忙照看外孙,打扫房间,给全家人准备可口的饭菜。

她最享受的是午后和李逸晨一起看电视的时光。

小家伙会给她讲解那些她看不懂的新鲜事物,耐心地教她用手机。

王大妈也曾短暂地去过儿子家帮忙,那时孙子王浩刚上小学,需要有人接送。

可是儿媳赵慧贤的态度让她很不舒服,总是对她的一举一动指手画脚。

"妈,您别给浩浩买那么多零食,对牙齿不好。

""妈,您做饭能不能少放点油?现在讲究健康。

""妈,您别总让浩浩看电视,影响学习。

"这样的日子只维持了一个月,王大妈就主动提出要回女儿家。

临走那天,孙子王浩都没来送她,只顾着打游戏。

反观外孙李逸晨,知道外婆要回来,特地打扫了房间,还在床头放了一束她最爱的康乃馨。

在女儿家的日子越过越舒心,王玉兰和***国都很尊重老人的习惯,从不对她呼来喝去。

李逸晨更是和外婆十分亲昵,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外婆房间,和她分享学校里发生的趣事。

"外婆,今天我数学考了满分!

""外婆,您猜我们班来了个新同学,可有意思了......""外婆,您教我包饺子吧,我想给妈妈一个惊喜。

"每当这时,王大妈的眼睛里都会放出光来。

她看着外孙一天天长大,从当初那个爱撒娇的小男孩,变成了现在这个稳重懂事的大小伙。

虽然和儿子家的来往不多,但王大妈还是会时不时打电话问候。

每逢节假日,她都会让王玉兰带些自己做的点心给王浩。

可惜孙子对这份心意似乎并不在意,常常是随便应付几句就匆匆挂断电话。

就这样,二十年的时光悄然流逝。

王大妈的白发越来越多,脚步也越来越慢,但她的心里始终装着满满的幸福。

她知道,自己虽然在女儿家,但这里才是真正的家,有人懂她、爱她、需要她。

这种平静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今年初。

那天早上,王大妈突然感到胸闷气短,怎么都喘不上气来。

李逸晨发现外婆脸色不对,立刻喊来母亲。

送医检查后,医生说出了那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诊断结果:肺部恶性肿瘤,已经到了晚期。

从那一刻起,王大妈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但她并不害怕,反而开始默默地准备起来。

她要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个陪伴了自己二十年的家,留下最后的心意。

深秋的夜晚,医院的走廊格外安静。

病房里,王大妈靠在床头,看着窗外明明暗暗的灯火。

她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心里却异常平静。

王玉兰仍在陪床,她削了一个苹果切成小块递到母亲嘴边:"妈,吃点水果吧。

"王大妈轻轻摇头:"玉兰,你也累了一天了,回去休息吧。

""我不累,您住院这段时间,李逸晨和他爸爸都把家里打理得很好。

"王玉兰放下果盘,帮母亲掖了掖被角:"倒是您,这两天胃口不好,要不要我去熬点清粥?"王大妈握住女儿的手:"好孩子,这些年真是苦了你了。

"说着,她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妈,您别这么说。

"王玉兰连忙掏出纸巾给母亲擦泪,"照顾您是我应该做的。

"得知母亲生病后,王玉兰几乎每天都守在医院。

她向银行请了长假,把所有时间都用来照顾母亲。

李逸晨也经常往医院跑,只要一有空就来陪外婆说话。

反观王铁军,知道母亲住院后,只是偶尔打个电话问候。

每次王玉兰提醒他来医院看看,他总是说店里走不开。

"铁军,妈现在病得这么重,你真的抽不出时间吗?"王玉兰在电话里直接质问弟弟。

"姐,你也知道,最近生意不好做,再说了,不是有你在照顾妈吗?"王铁军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耐烦,听到这话,王玉兰气得直发抖:"王铁军,她可是咱妈啊!

你怎么能这么无情?"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叹气声:"行吧,等我这边忙完就去看看。

"可是这个"忙完",一拖就是大半个月。

期间王大妈的病情急转直下,医生说可能撑不过这个月了。

深秋的夜晚,医院的消毒水味道格外刺鼻。

病房里,王大妈躺在床上,呼吸越发微弱。

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偶尔有几片黄叶随风飘进窗台。

王玉兰正在削苹果,忽然听见母亲微弱的声音:"玉兰,把手机给我。

""妈,您要打电话?"王玉兰放下水果刀。

王大妈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我想见铁军,最后一面。

"王玉兰闻言,心里顿时一紧。

这些天,母亲的病情每况愈下,医生已经暗示可能撑不过这个星期。

可王铁军除了最开始来过一次,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她拿起手机,拨通了弟弟的号码。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那边传来嘈杂的装修声:"喂,姐?我这儿正忙着呢,刚接了个大单......"王玉兰几乎是喊出来的,"如果你再不来,可能就见不到妈最后一面了!

你到底有没有心?"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有些诧异的道:"...这么严重?""医生说...说可能就这两天了。

"王玉兰的声音哽咽了,"你快来吧。

"05挂了电话,王玉兰回到病床边。

母亲正望着窗外发呆,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抓着被角。

她握住母亲的手,却发现那只手冰凉得吓人:"妈,铁军说马上就来。

""我知道,"王大妈轻声说,"他从小就这样,总是要催很多遍才肯做事。

"说着,嘴角露出一丝温柔的笑意。

将近两个小时后,病房的门被推开。

王铁军站在门口,身上的工作服还带着刺鼻的油漆味,头发乱糟糟的,脸上也有些油污。

"妈......"他站在病床前,一时语塞。

二十年来,他何曾见过母亲如此憔悴的样子?王大妈示意儿子坐下,床头的台灯在她脸上投下淡淡的光晕,衬得她更加苍白。

"铁军,这些年妈没能帮你什么,你那个五金店开得怎么样?"王铁军低着头:"挺好的,最近生意越来越好了,妈,您别说这些,好好养病。

"王大妈轻轻叹了口气:"人这一辈子到了最后什么都带不走,但有些事,还是要安排妥当。

"她艰难地撑起身子,王玉兰连忙上前扶住。

王大妈的声音很轻,但字字清晰:"我的遗产不多,就一套老房子,还有一点积蓄。

""老房子给浩浩,那是他爷爷留下的,应该传给孙子。

"王铁军闻言,整个人顿时愣在当场!

那套位于老城区的房子虽然有些年头,但地段很好,市值至少有几十万。

他没想到母亲会在这个时候提到遗产的事,久久没能回神。

"至于存款......"王大妈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张银行卡,手有些发抖。

"这里有一万块钱,给晨晨,这孩子这些年一直陪着我,懂事孝顺。

"王玉兰站在一旁,心里五味杂陈。

她照顾母亲二十年,没有一句怨言。

可如今母亲临终前,却将最值钱的房产留给了王浩。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