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全本阅读

打开
A+ A-
A+ A-

1晨光初露,七点的阳光如同精心编排的舞台灯光,穿透林薇家那扇宽敞的落地窗,

温柔地倾洒在开放式厨房的中岛上。两盘精心搭配的藜麦沙拉与全麦吐司,在晨光的映照下,

仿佛刚从美食杂志的页面中跃出,诱人至极。林薇身着一袭柔滑的丝绸睡袍,妆容精致,

仿佛刚从一场时尚秀场归来。她轻抿一口浓郁的黑咖啡,目光在平板电脑上流转,

审阅着最新的项目提案。对面的陈哲,身着笔挺的西装,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

浏览着财经新闻的最新动态。空气中,咖啡的醇香与指尖敲击屏幕的细微声响交织,

营造出一种高效而宁静的氛围。这,是他们步入婚姻殿堂后的第四个年头,

无数个日夜的磨合,铸就了这份近乎完美的生活节奏。“上个月的数据,我们再核对一遍?

”林薇放下咖啡杯,语气自然得仿佛在谈论今日的天气。“好。”陈哲默契地解锁手机,

打开了一个名为“家庭财务与事务管理”的共享文档。屏幕上,数字与条目井然有序,

):已结清-***(均摊):已结清-林薇额外烹饪晚餐(两次):折现400元,

由陈哲支付-陈哲维修家电(一次):劳务计入,抵消林薇下次额外家务-……“没问题。

”陈哲快速浏览后,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精准无误,公平合理。”林薇微微颔首,

这是他们共同的发明——将家庭支出与劳务量化、货币化,

避免了因“谁付出更多”而引发的争执。数据,是她职场与人生的信条。

在这份表格的守护下,他们的婚姻如同精密的机械,平稳而有序地运转。然而,就在这时,

陈哲的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母亲”二字跃动。他微微皱眉,这个时间点的来电,

显然不在他们的日常计划之中。他接起电话,“妈,这么早……”电话那头,

陈母的声音带着哭腔,高亢而急切,即便未开免提,也在这静谧的厨房中显得格外刺耳。

“阿哲!不好了!你大哥……你大哥出事了!他……他走了!”陈哲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手机差点滑落。“……什么?”林薇也愣住了,手中的平板滑落,担忧地望向陈哲。

接下来的几分钟,陈哲的声音低沉而压抑,他断断续续地询问着细节。大哥酒后驾车,

冲下了山路,当场丧生。嫂子本就与大哥关系疏远,事发后迅速收拾行囊,回了娘家,

据说已准备改嫁,将九岁的儿子小斌如同弃子一般留给了年迈的奶奶。“……小斌怎么办?

我一个老太婆,怎么养得起他?地里还有活……阿哲,他是你亲侄子,是老陈家的血脉啊!

你得管他!你不能不管啊!”陈母的哭诉声穿透听筒,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道德绑架。

陈哲揉了揉紧绷的眉心,声音中透露出疲惫:“妈,我知道了,你先别急,我来想办法。

”挂了电话,厨房里陷入了一片死寂。方才的和谐氛围瞬间消散,空气仿佛凝固,

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沉默持续了许久。陈哲深吸一口气,抬起头,

目光恢复了往日的理性与冷静,但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挣扎。“薇薇,”他开口,

语气如同在商讨一项重要的商务合作,“情况你也听到了。我妈年纪大了,

在农村生活本就艰难,更别说照顾一个孩子。我考虑了一下,接小斌来城里,跟我们住,

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林薇的心脏猛地一紧,仿佛被什么无形的东西攥住。

她几乎本能地反对:“陈哲,这不在我们的计划之内!我们说过要先享受几年二人世界,

为明年的晋升做准备!突然多一个孩子,我们的生活会完全被打乱!”“我理解你的担忧。

”陈哲试图安抚她,并拿出了他们最信赖的“武器”,“但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我们可以把这件事也纳入规划。”他拿起手机,

点亮还停留在文档页面的屏幕:“小斌的所有费用——学费、生活费、医疗费,

都可以列入文档,我来承担大部分。至于照顾,我会负责大部分,

如果需要你额外付出时间精力,我们按老规矩,折现或者劳务补偿。”他看着她紧绷的脸,

加重了语气,

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诱哄:“就当是一个……长期的、风险可控的家庭投资项目。而且,

我妈那边,压力确实很大,这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方式。”“成本最低?

”林薇几乎要冷笑出来,“那我的情绪成本、时间机会成本呢?这些你怎么算?

”她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无力,那张她视为圣物的表格,此刻看来竟如此苍白无力。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林薇列举了无数可能出现的混乱与问题,

而陈哲则逐一用“我会解决”、“可以列入文档”来回应。最终,林薇败下阵来。

道德的制高点、理性的分析以及丈夫罕见的坚持,让她找不到更强硬的拒绝理由。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声音干涩而坚定:“好,我可以同意。但是陈哲,

你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严格按文档执行。他的所有事情,你必须负主要责任,

我不希望我们的生活和规划受到过多影响。”“放心,我保证。”陈哲松了一口气,

伸手想拍拍她的手背,却被她不动声色地避开了。决议达成。陈哲立刻拿起手机,

开始联系助理查询附近小学的插班政策与入学要求,

高效得如同在处理一桩重要的商业并购案。林薇却再也无法专注于眼前的方案。

她端起已经微凉的咖啡,目光落在窗外繁华却冷漠的城市天际线上。文档上,

那些刚刚还代表着秩序与公平的格子,此刻仿佛变成了一张无形的网,将她紧紧束缚。

她下意识地打开手机里的那个共享文档,在最新的条目下,空出了一行。光标在那里闪烁着,

如同一个未知的问号,也如同他们即将踏入的未知旅程的起点。一个尚未揭晓的棘手难题。

一个鲜活的、来自异域的小生命,真能如数据般被轻易“嵌入”他们那井然有序的世界吗?

她心中满是忐忑。这场精心构筑的“无瑕”生活,刚迎来首个未知因子,而暗流,

已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悄然涌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波澜。2九岁的小斌像一颗沉默的石子,

被投入了这个由玻璃、金属和理性规则构筑的精致世界。他穿着洗得发旧的衣物,

总是缩在角落,大眼睛里盛满了惶恐,仿佛稍微大一点的声响就能将他震碎。

陈哲履行了他的承诺,第一时间在共享Excel里新增了一个名为“小斌”的分类。

:-800·侄子月度伙食费(AA):-1500(估算)·……林薇看着这些数字,

最初的焦虑似乎被稍稍安抚。只要能量化,就还能控制。

她甚至主动带小斌去采购生活用品和几件新衣服,并将账单拍照,清晰地录入表格,

注明“暂垫,待AA”。然而,她很快发现,这张表格像一个筛子,能网住有形的鱼,

却留不住无形的水。隐形的代价开始无声地渗透进林薇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为了给小斌办入学手续,她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在教育局和学校之间奔波,填了无数张表格。

这两个小时的工资和全勤奖,她无法计入“表格”。小斌性格内向,学习基础差。

每天晚饭后,辅导他做功课本应是陈哲的责任,

但陈哲十有***会被一个“紧急电话”叫回书房开会。林薇不得不接手,

面对一道她解释三遍小斌依然茫然失措的数学题,

她感觉自己的耐心和精力正在被无声地耗竭。这种“精神损耗”,她无法计入表格。周末,

她原本的计划是去瑜伽馆和做项目复盘。现在,

她需要带小斌去超市采购专属他的零食水果(因为大人吃的沙拉他咽不下去),

研究小学生营养食谱,上网浏览儿童心理文章。这些碎片化的、无法计费的时间,

像沙漏里的沙,悄然流逝。一天晚上,

林薇因为白天协调小斌在学校与同学的摩擦(老师特意打电话给她),

导致一个重要会议准备不足,被总监委婉地批评了几句。她带着一肚子委屈和怒火回家,

看到陈哲正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回邮件。她终于忍不住,

指着表格里“辅导作业(陈哲)”后面空白的执行记录,声音发冷:“陈哲,

这周的辅导你一次都没完成。按规矩,是不是该折现补偿了?

还有我今天处理他学校破事的时间,是不是也得算?”陈哲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头,眉头微蹙,

语气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耐烦:“林薇,我们现在是一个家庭,有必要算得这么清楚吗?

小斌他刚来,情况特殊,你就不能多担待一点?怎么对一个没爹没妈的孩子还这么冷血?

”“冷血”两个字,像一把冰锥,猝不及防地刺穿了林薇一直用以自卫的理性盔甲。

她愣住了,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原来,他们共同建立的“公平”规则,如此脆弱。

当触及他陈家的血脉责任时,规则就可以被“情况特殊”和“冷血”的指责轻易践踏。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陈母从老家来了,带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

也带来了另一种价值观的猛烈冲击。老太太一进门,眼睛就黏在了孙子小斌身上,

心肝肉地叫了一阵。随即,她的目光便开始审视这个家,最终落在林薇身上。“薇薇啊,

不是我说你,小斌正长身体,你就给他吃这草叶子?”陈母指着晚餐的沙拉盘,语气不满。

“妈,这是健康饮食……”林薇试图解释。“健康什么?小孩子要吃肉,吃米饭!

你看他瘦的!”陈母打断她,自顾自地走进厨房,开始翻找锅具,准备给小斌“补补”。

接下来的几天,矛盾在细微处不断爆发。林薇规定小斌每天只能看一小时电视,

陈母偷偷给他多看;林薇教育小斌玩具要自己收拾,陈母立马抢着帮他整理,

还说:“孩子还小,我顺手的事。”最让林薇窒息的是陈母的态度。

当她看到林薇在用手机记录给小斌新买衣服的开销时,老太太的脸立刻沉了下来。“哲啊,

”她拉着儿子在阳台嘀咕,声音却清晰地飘进客厅,“你这媳妇怎么回事?

一家人还天天算钱?给小斌花点钱不是应该的吗?她是婶婶!这么斤斤计较,像什么样子?

”林薇攥紧了拳头,期待陈哲能为他引以为傲的“公平体系”辩解一句。然而,

她只听到陈哲压低的声音:“妈,她就那个脾气,算清楚也好,免得有矛盾。

反正家里主要是我赚钱,您别往心里去。

”“她就那个脾气……”“反正家里主要是我赚钱……”这两句话,

比任何争吵都更具杀伤力。林薇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凉了。她终于明白,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