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全本阅读

打开
A+ A-
A+ A-

次日,宣传处的小王过来了一趟,送交一份需要党委办公室会签的宣传方案草案。他和张芸交谈时,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苏凡。

苏凡正整理到昨天调研的照片,子公司的照片确实良莠不齐。她一张张浏览,负责地筛选着或许能用的素材。然后,她看到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在那条自动化生产线旁拍的。拍摄角度有点偏,像是拍摄者挤在人群后面,伸长手臂抓拍的。画面中心是正在专注询问技术参数的韩承嵘,侧脸线条冷峻,眼神锐利,手指正指向设备的某个部位。

背景虚化处,恰好被捕捉到的苏凡。

她半蹲着,相机挡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紧抿的唇和专注微蹙的眉眼。她正全神贯注地对着韩承嵘的方向调整相机参数,身体姿态绷紧,那束高窗投下的阳光,不仅照亮了韩承嵘,也恰好勾勒出她认真而充满活力的侧影,发丝边缘都染上了一层浅浅的金色。

这张照片的技术并不完美,构图甚至有些巧合的混乱,但那种瞬间捕捉到的、两个人都处于极度专注和投入状态的气场,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不经意的张力和故事感。

她的心跳猝然停跳了一拍,手指僵在鼠标上。

她迅速右键点击,选择了“删除”,并清空了回收站。做完这个动作,她才感觉心跳慢慢恢复正常,但手心却微微出汗。

韩承嵘在会议间隙,秘书送来需要他过目的日常文件,其中包括一份宣传处拟定的、关于昨日调研的新闻通稿初稿。

“简报初稿,请您审阅。配图用了昨天苏凡同志发回的照片。”秘书简洁地汇报。

韩承嵘“嗯”了一声,接过文件夹,快速浏览。文稿四平八稳,符合要求。他的目光扫过排版在文字旁边的几张照片。

正是他昨天看过的那组。工整,清晰,无可指摘。

他合上文件夹,递给秘书:“可以。按程序走。”

上午是专题报告,下午是经验交流,晚上甚至安排了一场青年代表座谈会。苏凡的工作量几乎翻倍。

午间休息时,苏凡边喝拿铁,边筛选照片。

李晓凑过来“这张角度很特别啊,”李晓指着韩承嵘倾听的照片,“很少见领导这种表情。”

“希望不会太冒险。”苏凡有些忐忑。

“不会,还挺有深度的。哎,韩书记好像在看这边…”李晓突然压低声音。

苏凡抬头,果然看到韩承嵘正与一行人从办公室外走过。他的目光似乎扫过她,但没有任何停留,就像看到一件普通办公设备那样自然。

下午的经验交流,苏凡注意到韩承嵘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她迅速调整镜头,连续抓拍了几张。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一位工作人员匆匆从她身后走过,不小心撞到了她的胳膊。相机猛地一晃,快门声在安静的会场里显得格外突兀。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时。苏凡脸颊发烫,赶紧鞠躬表示歉意。她发现刚才的撞击导致镜头卡口有些松动。试拍几张后,明显看到画质下降。备用镜头在办公室,来回至少要十分钟。

正当她焦急时,一位会场工作人员悄悄走过来:“韩书记让我问一下,刚才是不是设备出了问题?需要帮忙吗?”

苏凡惊讶之余,赶紧解释情况。五分钟后,一台备用相机送到了她手上,是宣传处的备机,已经调好基本参数。

“书记说会议记录不能中断,”工作人员低声转达,“让你先用这个。”

苏凡感激地接过相机。看了一眼韩承嵘。

在筛选完照片,发送精选集前,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那张被抓拍到的尴尬瞬间的照片也放了进去,不是作为备选,而是作为工作记录的一部分。她在图片说明中写道:“16:22,因设备突发故障致拍摄中断,已及时更换设备。此期间会议正常进行。”

半小时后刘处长打来电话,语气比平时温和:“小苏,韩书记办公室刚才来电话,说今天的照片很有现场感,特别是那几张捕捉代表互动的。关于设备故障,他们说能及时解决就好,以后注意做好设备检查。”

苏凡愣了片刻才回答:“谢谢处长,我会更仔细的。”

下班时,李晓兴奋地跑来:“听说你今天被书记办公室表扬了?太厉害了吧!”"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