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新书《瓷韵谋心:一抹青花走天下》上线啦,它是网文大神婉儿的又一力作。讲述了婉儿之间的故事,构思大胆,脑洞清奇在这里提供精彩章节节选:...
第一章:入宫夏日的暑气还未散去,京城的街道上蒸腾着热浪。徐府的大门前,
一辆装饰华丽的轿子缓缓停下,前来迎亲的队伍将整条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十六岁的徐婉儿坐在梳妆台前,望着铜镜中的自己,眉心微蹙。
今日是她入宫成为沈贵妃侄女的日子,从此将以沈家女的身份生活在宫中,
成为皇贵妃身边的宫女,也是未来可能被选入后宫的秀女之一。"小姐,时辰快到了。
"丫鬟青竹轻声提醒道。婉儿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出生于商贾之家,
父亲***远是京城有名的瓷器商人,靠着祖传的青花瓷技艺在京城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商人之女的身份注定无法高嫁,若非她姑母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沈贵妃,
她绝不会有入宫的机会。"姑母说过,宫中之事,不可轻言,不可轻信,不可轻举妄动。
"婉儿轻声自语,仿佛在给自己壮胆。青竹为她披上了大红色的外衣,小声道:"小姐,
老爷让我转告您,无论如何,都要记住自己是徐家的女儿。"婉儿闻言一愣,
随即明白了父亲话中的意思。商人家的女儿入宫,即便有沈贵妃撑腰,也难免被人看轻。
父亲是在提醒她,无论未来如何,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本。"我记住了。"她点了点头,
眼中流露出坚定的神色。轿子穿过京城繁华的街道,最终停在了皇宫巍峨的大门前。
婉儿深吸一口气,掀开轿帘踏出了轿子。宫门高大雄伟,仿佛能将人的灵魂都吞噬其中。
迎接她的是一位面容冷峻的掌事宫女,名叫玉环,是沈贵妃身边的得力助手。
"奴婢见过徐小姐。"玉环行了一礼,语气平淡。"贵妃娘娘吩咐,先带小姐去沐浴更衣,
然后再去见娘娘。"婉儿点头应允,随着玉环走进了宫门。一进入皇宫,
扑面而来的就是森严的宫墙和错综复杂的宫道,若非有人带路,初入宫的人定会迷失方向。
沐浴之后,婉儿换上了宫女的服饰,由玉环引领着向沈贵妃的寝宫走去。一路上,
她注意到不少宫女和太监对她投来好奇的目光,有些甚至带着轻蔑和敌意。"不必理会他们。
"玉环似乎察觉到了婉儿的不适,低声道。"宫里的人都知道小姐是贵妃娘娘的亲侄女,
自然有人会眼红。只要娘娘一日在宠,无人敢公然对小姐不敬。"婉儿点点头,
却在心中暗自警醒:宫中之人,看来都是依附权势而活。若姑母失宠,
这些人恐怕转眼就会变脸。行至一处宏伟的宫殿前,玉环停下脚步,恭敬地道:"到了,
这里就是长春宫,是贵妃娘娘的寝宫。"长春宫外,朱红色的大门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门前的石狮威武庄严。两侧站立着身着盔甲的侍卫,气势十足。入内后,
沈贵妃正坐在宫殿正中的椅子上,身着华丽的衣裳,头上的凤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虽已三十有余,但保养得宜,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美貌依旧。"婉儿来了。
"沈贵妃见到婉儿,眼中闪过一丝柔和,声音却依旧威严。婉儿上前行礼:"侄女拜见姑母。
"沈贵妃微微点头,示意她起身。"这些年在家中可好?""托姑母的福,一切都好。
"婉儿回答。沈贵妃打量了她一番,满意地点了点头。"长得倒是标致,
比***年轻时还要出挑几分。"一旁侍立的宫女捧上茶来,沈贵妃示意婉儿坐下。
她慢条斯理地抿了一口茶,然后道:"你入宫的事情,是我与你父亲商定的。宫中不比外面,
规矩多,人心复杂。你要记住,在这里,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婉儿认真聆听,
不敢有丝毫懈怠。"你先在我身边伺候着,熟悉宫中事务。待时机成熟,若能得圣上垂青,
自是好事。若不能..."沈贵妃顿了顿,"也无妨,我会安排你体面地出宫。
"婉儿心中一紧,明白姑母的言外之意。入宫为的是什么,她很清楚。若能得到皇帝的青睐,
或许能为父亲的生意带来便利;若不能,至少也能在宫中结交些权贵,为日后铺路。
"侄女明白。"婉儿恭敬地应道。沈贵妃满意地点头,
随后吩咐道:"你先跟着玉环熟悉宫中的规矩。明日便开始在我身边当差。"离开长春宫,
玉环带着婉儿前往她的住处。路上,婉儿忍不住问道:"玉环姐姐,宫中真的如此复杂吗?
"玉环看了她一眼,语重心长地说:"小姐,宫中最不缺的就是心机和算计。
贵妃娘娘如今虽得宠,但后宫妃嫔众多,各怀心思。尤其是皇后娘娘和端妃娘娘,
都不是好惹的。您初入宫,还是尽量少说话,多观察为妙。"婉儿点头应允,
心中却已暗自盘算。她入宫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前程,更是为了父亲的瓷器生意。
徐家祖传的青花瓷技艺精湛,但近年来受到了来自北方齐家的强烈竞争。
齐家仗着与皇后有亲戚关系,在朝中不少官员那里得到了支持。若她能在宫中站稳脚跟,
或许能为徐家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当晚,婉儿躺在陌生的床榻上,久久不能入睡。
宫墙内的世界与外面截然不同,这里的每一步都可能暗藏杀机。她想起父亲临行前的嘱托,
以及多年来在商场上学到的谋略,心中渐渐有了主意。商场如战场,宫中亦是如此。
既然来了,就要学会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第二日清晨,婉儿早早起床,
由玉环教导宫中的礼仪和规矩。从行礼的姿势到说话的语气,从走路的步伐到递物的方式,
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马虎。"宫中最忌讳的是什么?"玉环问道。婉儿思索片刻,
答道:"是妄言皇家秘事?"玉环摇了摇头:"是看不清自己的位置。
宫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职责,越界者必遭惩罚。小姐虽是贵妃娘娘的侄女,
但在宫中仍是一介宫女,切不可因为有娘娘撑腰就目中无人。"婉儿恍然大悟,
这与商场上的道理相似。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立足的根本。
正当她专心学习时,一位年轻的宫女匆匆而来:"玉环姐姐,
贵妃娘娘命您立刻带徐小姐前往凤仪宫,皇后娘娘召见。"玉环面色一变,迅速起身:"快,
小姐,随我去见皇后娘娘。"婉儿心中一紧,皇后召见,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她刚入宫第二天,就被皇后点名,其中必有深意。路上,
玉环简单交代道:"皇后娘娘性情严厉,最是讲究规矩。小姐见了皇后,切记要恭敬,
话不可多说,更不可提及贵妃娘娘。"婉儿点头,心中却有了几分警惕。这皇后召见她,
怕是冲着姑母而来。凤仪宫比长春宫更加恢宏大气,处处彰显着皇后的尊贵身份。
婉儿随玉环进入内殿,只见皇后端坐在首位,面容威严,眼神凌厉。
旁边还站着几位宫女和一位年约二十岁的女子,面容姣好却带着几分傲气,想必就是端妃。
"臣女婉儿,拜见皇后娘娘,拜见端妃娘娘。"婉儿恭敬地行礼,额头几乎触地。
皇后冷眼看她,并不急着让她起身。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道:"听说你是沈贵妃的侄女?
""是,臣女是贵妃娘娘的侄女。"婉儿保持着跪姿,不敢抬头。
皇后冷哼一声:"商人之女,能入宫已是福分,可别忘了规矩。""臣女谨记娘娘教诲。
"婉儿低声应道。旁边的端妃突然开口:"听说徐家的青花瓷很是出名,尤其是那花鸟纹样,
精致无比。"婉儿心中一动,谨慎回答:"家父确实做瓷器生意,但技艺粗浅,
不敢当娘娘夸奖。"端妃笑了笑:"怎么,在本宫面前还要谦虚?
徐家的青花瓷可是连齐家都要忌惮三分。"一提到齐家,婉儿心中立刻警觉。
齐家与皇后有亲戚关系,端妃此言显然另有深意。皇后冷冷地瞥了端妃一眼,
显然对她提及齐家有些不满。随后,皇后对婉儿说道:"既然入了宫,就要遵守宫规。
本宫听说你还懂些诗词歌赋?"婉儿不敢隐瞒:"臣女略通文墨,但不敢妄言精通。
"皇后点点头:"也好,后日是太后寿辰,宫中要举办诗会。你既然懂诗词,就一起参加吧。
"婉儿心中一惊,这分明是个考验。太后寿辰的诗会,必定有朝中重臣和后宫妃嫔参加,
若是表现不佳,恐怕会给姑母丢脸。但若是拒绝,又显得不敬。"臣女遵命。
"婉儿只得应下。离开凤仪宫后,玉环一脸忧色:"小姐,皇后娘娘这是在给您下马威。
太后寿辰的诗会,向来是后宫妃嫔展示才艺的重要场合。您初入宫,若是表现不佳,
恐怕会被人笑话。"婉儿沉思片刻,问道:"玉环姐姐,
你可知道皇后和端妃与姑母之间有何恩怨?"玉环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确认无人后,
才低声道:"皇后与贵妃本是同乡,年轻时便相识。据说当年两人同时被选入宫,
皇后凭借家世成为了贵人,而贵妃则因美貌得到了圣上的宠爱。这些年来,皇后虽位高权重,
却始终无法得到圣上的宠幸,心中自然不满。至于端妃,她是丞相之女,
本以为凭借家世和美貌能得圣上宠爱,却不料被贵妃娘娘压了一头,自然心有不甘。
"婉儿点点头,心中已有几分了然。这宫中争斗,说到底还是为了皇帝的宠爱和权力。
回到长春宫,沈贵妃得知此事后,面色阴沉:"皇后这是存心刁难你。
"婉儿却不慌不忙地说道:"姑母不必担心,侄女虽然诗词不精,但也不至于出丑。更何况,
这或许是个机会。"沈贵妃疑惑地看着她:"什么机会?"婉儿轻声道:"太后寿辰,
必有重臣参加。若侄女能在诗会上表现出色,或许能为徐家争取些机会。"沈贵妃沉思片刻,
随后点头:"你说得有理。不过,这诗会上的文人墨客众多,你要如何脱颖而出?
"婉儿微微一笑:"姑母可还记得那首《青花瓷》?
"沈贵妃眼前一亮:"你是说..."婉儿点头:"正是。侄女打算以青花瓷为题作诗,
既展示才学,又能宣传徐家瓷器。一举两得。"沈贵妃赞许地看着她:"看来你已经想好了。
好,我支持你。"接下来的两天,婉儿一边熟悉宫中事务,一边准备诗会。
她让人从徐府带来了几件精美的青花瓷,准备在诗会上一展风采。太后寿辰这天,
整个皇宫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诗会在太后的寝宫举行,朝中重臣和后宫妃嫔悉数到场。
婉儿随沈贵妃而来,穿着一袭淡雅的衣裙,显得清新脱俗。诗会开始,
众人轮流上前贺寿献诗。轮到婉儿时,她从容上前,先向太后行礼,
随后展示了她带来的青花瓷器。"臣女婉儿,恭祝太后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今日献上家父制作的青花瓷器,以表心意。"太后接过瓷器,仔细端详,
连连点头:"这瓷器做工精细,花纹栩栩如生,确实是难得的佳品。"婉儿见机会来了,
便开口吟诗:"素胚勾勒青花笔, 瓷器呈现天地情。 窑火纯青千年技,
花开富贵万世名。 愿将此器献太后, 福寿安康永流芳。"诗虽不算绝佳,
但配合着精美的瓷器,倒也赢得了不少赞赏。太后显然很满意,
笑道:"好一个'窑火纯青千年技',这徐家的瓷器果然名不虚传。
"皇帝也点头称赞:"这青花瓷确实精美,朕也甚是喜欢。"一旁的皇后面色微变,
端妃则若有所思地看着婉儿。诗会结束后,婉儿的名声在宫中传开了。
不仅因为她是沈贵妃的侄女,更因为她带来的那些精美瓷器和那首别出心裁的诗。
回到长春宫,沈贵妃喜形于色:"你今日做得很好,太后和圣上都很满意。
"婉儿却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警惕:"姑母,这只是个开始。
我注意到皇后和端妃的神情,怕是不会善罢甘休。"沈贵妃叹了口气:"宫中争斗,
从来都是此消彼长。你既已入局,就要学会应对。"婉儿点头,心中已有决断。
她来此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前程,更是为了徐家的未来。在这个权力与***交织的地方,
她必须学会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在暗流涌动中寻找机会。而这,
仅仅是她宫中生活的开始。第二章:暗流太后寿辰过后,婉儿在宫中的地位有了微妙的变化。
不仅因为她是沈贵妃的侄女,更因为她在诗会上的表现得到了太后和皇帝的赞赏。
许多原本对她冷眼相待的宫女和太监,态度也开始缓和,有些甚至主动接近,试图结交。
这天,婉儿正在长春宫内整理沈贵妃的衣物,一位太监匆匆进来,恭敬地道:"徐小姐,
太后娘娘召您过去。"婉儿一愣,随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整理了一下衣裳,
跟着太监前往太后的寝宫。路上,她不禁思索,太后召见她,所为何事?
难道是上次诗会的青花瓷引起了太后的兴趣?太后的寝宫比皇后的凤仪宫更加宏伟,
装饰也更加富丽堂皇。婉儿进入内室,只见太后正坐在软榻上,身边侍立着几位年长的宫女。
"臣女婉儿,拜见太后娘娘。"婉儿恭敬地行礼。太后慈祥地看着她,
示意她起身:"起来吧。听说你是徐家的女儿,对瓷器很有研究?
"婉儿谦虚地回答:"回太后娘娘,臣女只是从小耳濡目染,略懂一二。若说研究,
还远远不够。"太后满意地点点头:"谦虚是好事。我这里有几件瓷器,想请你看看。
"婉儿心中一喜,看来太后确实对徐家的瓷器有兴趣。太后命人取来几件瓷器,
有青花瓷、白瓷、粉彩瓷等不同种类。婉儿仔细端详每一件瓷器,然后一一点评。
她对瓷器的知识确实丰富,不仅能辨别年代,还能指出工艺特点和价值。
"这件青花瓷应是前朝所制,釉色纯正,花纹精美,是难得的珍品。
"婉儿指着一件青花瓷瓶说道。太后点头:"不错,这确实是前朝的贡品。你眼力不错。
"婉儿又看向一件白瓷:"这件白瓷胎质细腻,釉面如玉,应是官窑所制。
只是这底部的款识似乎有些异样。"太后眼睛一亮:"哦?异样在何处?
"婉儿小心翼翼地拿起白瓷,指着底部的款识:"这款识的笔画与官窑的标准略有不同,
恐怕是仿品。不过仿工精细,若非仔细辨别,几乎可乱真。"太后闻言,
赞许地看着婉儿:"好眼力!这确实是仿品,是上个月齐家进贡的。
连朝中鉴定官都没看出来,你却一眼识破。"婉儿心中一惊,没想到太后会提到齐家。
她谨慎地回答:"臣女从小在瓷器堆里长大,对这些细节较为敏感。不过,
这仿品做工也是极好的,若非专业人士,确实难以辨别。
"太后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齐家的瓷器在北方很有名气,这些年在京城也打开了市场。
你们徐家与齐家,想必有些竞争吧?"婉儿知道太后是在试探她,
便谨慎地回答:"商场上的竞争在所难免。齐家的瓷器工艺独特,确实值得敬佩。
臣女家的瓷器走的是精细路线,各有特色。"太后点点头,
似乎对她的回答很满意:"难得你这么年轻,就有如此见识。宫中向来缺少懂瓷器的人,
不如你以后就负责鉴定进贡的瓷器如何?"婉儿心中大喜,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若能负责鉴定进贡的瓷器,不仅能为徐家争取更多的曝光机会,还能近距离接触朝中大臣,
为日后铺路。"臣女愿意效劳,只是怕学识浅薄,辜负了太后娘娘的信任。
"婉儿恭敬地回答。太后笑道:"你不必谦虚。这事我已与皇帝说过,他也同意了。
从明日起,你就随内务府的官员一起,负责鉴定进贡的瓷器。"婉儿再次叩谢,
心中却开始思考这背后的含义。太后为何突然对她如此重视?是真的欣赏她的才能,
还是另有深意?离开太后寝宫,婉儿径直回到长春宫,将此事告诉了沈贵妃。
沈贵妃听闻此事,先是一喜,随即眉头紧锁:"太后这是何意?为何突然对你如此看重?
"婉儿思索片刻,道:"姑母,我猜测太后可能是想通过我来牵制齐家。
刚才太后特意让我鉴定了齐家进贡的仿品瓷器,似乎很在意我的看法。
"沈贵妃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齐家与皇后有亲戚关系,这些年来在朝中的势力越来越大。
太后一向与皇后不和,自然不愿看到齐家坐大。""那姑母的意思是...?
"婉儿试探性地问道。沈贵妃沉思片刻,随后道:"这是个好机会,
你可以借此机会为徐家争取更多的利益。不过,也要小心皇后和齐家的反击。
"婉儿点头应允,心中已有计较。第二天,婉儿如约前往内务府,开始了她的新工作。
内务府的官员对她这个突然空降的女子颇有微词,但碍于太后的旨意,也不敢怠慢。
负责带她的是内务府主事李大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臣,对宫中事务了如指掌。"徐小姐,
太后虽然命你负责鉴定瓷器,但实际工作还是由老夫来主持。你只需在一旁学习即可。
"李大人语气中带着几分傲慢。婉儿不以为意,恭敬地点头:"李大人说得是,
臣女初来乍到,还请大人多多指教。"李大人见她如此谦虚,态度稍缓:"也罢,
既然太后看重你,想必你对瓷器确有研究。今日恰好有几家商户进贡瓷器,
你且跟着老夫一起鉴定。"当天,有三家商户前来进贡瓷器。前两家的瓷器品质一般,
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第三家却是婉儿熟悉的齐家。齐家的管事见到婉儿,脸色微变,
但很快恢复了常态。"这位就是徐家的大小姐吧?没想到在这里见到您。
"婉儿微微一笑:"在下只是奉太后之命,来学习鉴定瓷器。齐管事客气了。
"齐管事笑道:"徐小姐谦虚了。徐家的青花瓷在京城可是赫赫有名,
连我们齐家都要甘拜下风。"婉儿知道他这是话中有话,
便不动声色地道:"齐家的瓷器工艺独特,自成一派,与我家瓷器各有千秋。
今日有幸得见齐家的新作,实在是眼福。"齐管事打开包裹,取出几件精美的瓷器,
有青花瓷、白瓷、粉彩瓷等不同种类。每一件都做工精细,令人赞叹。
李大人拿起一件青花瓷瓶,仔细端详:"这瓷器的确不错,釉色纯正,花纹细腻。
"婉儿接过瓷瓶,轻轻敲了敲,听声音辨别胎质。然后又看了看底部的款识,
最后对李大人道:"李大人,这瓷瓶确实精美,但恐怕不是官窑所制。
"李大人一愣:"此话怎讲?"婉儿解释道:"官窑瓷器的胎质更为细腻,敲击声清脆悦耳。
这件瓷瓶的声音略沉,应是民窑所制。再者,底部的款识虽然模仿官窑风格,
但笔画间的转折处有细微差别。"齐管事脸色微变:"徐小姐好眼力。
此瓶确实是我家新设的窑口所制,工艺还在改进中。不过,这粉彩瓷却是官窑技师指导完成,
绝无问题。"婉儿接过粉彩瓷花瓶,仔细端详。这花瓶确实精美,色彩艳丽,做工考究。
她正要开口,忽然注意到瓶身一处细微的裂痕,几乎不可见。"这花瓶工艺确实上乘,
色彩搭配也很雅致。只是这里有一道细微的裂痕,若入宫藏,恐怕日后会愈发明显。
"婉儿指着那几乎不可见的裂痕说道。齐管事额头渗出汗珠:"这...这怎么可能?
出厂前我们检查过的。"李大人拿过花瓶,凑近看了许久,
才勉强看出那道裂痕:"果然有裂痕。徐小姐,你的眼力确实不凡。
"齐管事满脸尴尬:"实在抱歉,我们一定重新准备一件完美的花瓶进贡。
"婉儿微笑道:"瓷器难免有瑕,齐家的工艺本就精湛,只是这一件恰好有小瑕疵罢了。
相信齐家的诚意,太后和皇上都能体谅。"她这番话看似宽慰,实则暗含机锋。
齐家向来以精品著称,如今却进贡有瑕疵的瓷器,难免会让人质疑其品控。离开内务府,
婉儿回到长春宫,将今日之事告诉沈贵妃。沈贵妃听罢,不由赞叹:"你做得很好,
既点出了齐家瓷器的问题,又不给他们留下口实。"婉儿却皱眉道:"姑母,
我担心齐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与皇后关系密切,
若是皇后插手..."沈贵妃冷笑道:"皇后再强势,也不会为了一家瓷器商人与太后作对。
你安心做你的事,有我在,没人敢动你。"婉儿点头,心中却仍有忧虑。在宫中,
任何一个小小的过失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更何况她刚刚得罪了齐家。接下来的日子,
婉儿每天往返于长春宫和内务府之间,一边伺候沈贵妃,一边负责鉴定进贡的瓷器。
李大人见她确实有真才实学,态度也逐渐好转,甚至开始向她请教瓷器鉴定的技巧。这天,
婉儿正在内务府整理档案,忽然听到外面一阵喧哗。她走出房门,
看到一群太监正围着一个身穿华贵衣裳的中年男子。那人面容严肃,气度不凡,
想必是朝中重臣。李大人匆匆走来,低声对婉儿说道:"徐小姐,那位是户部尚书周大人,
齐家的座上宾。你前日鉴定齐家瓷器的事已经传开了,恐怕他今日是来找麻烦的。
"婉儿心头一紧,但面上不显:"李大人不必担心,我只是按实际情况进行鉴定,无可指摘。
"果然,那周大人走到婉儿面前,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冷冷地说道:"你就是徐家的女儿?
听说你精通瓷器鉴定,连齐家的瓷器都被你挑出了毛病?
"婉儿不卑不亢地回答:"回大人的话,在下只是略懂一二,
前日确实在齐家的瓷器上发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不敢隐瞒,所以如实禀报。
"周大人皱眉道:"齐家的瓷器在北方享有盛名,从未出过问题。你一个商人之女,
有何资格评判?"婉儿不慌不忙地道:"大人说得是。在下资历浅薄,
不敢妄评齐家瓷器的好坏。只是那道裂痕确实存在,当时李大人也看到了。若大人不信,
可以命人取来那瓷瓶一看便知。"周大人语塞,随即冷哼一声:"哼,
太后让你负责鉴定瓷器,是看重你的才能。但你若利用职权排挤齐家,就是不知好歹了。
"婉儿恭敬地道:"在下不敢。鉴定瓷器只看品质,绝不因私废公。齐家的瓷器工艺精湛,
在下也十分敬佩。若有机会,还望能向齐家的匠人请教。"周大人见她态度谦和,
火气也消了几分:"既然如此,希望你以后能公正行事。齐家近日会再次进贡瓷器,
还望你能实事求是地评判。"婉儿点头应允:"在下定当公正评判,不偏不倚。
"周大人见无法难倒她,只得拂袖而去。李大人走过来,低声赞叹:"徐小姐应对得当,
既不失礼,又不示弱,实在难得。"婉儿微微一笑:"李大人过奖了。只是做事当公正,
无愧于心而已。"李大人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徐小姐初入宫,恐怕还不知宫中的复杂。
周大人今日来此,恐怕不仅仅是为了齐家的瓷器,更是皇后的意思。
"婉儿心中一凛:"皇后娘娘?"李大人点头:"皇后与齐家关系密切,
你否定齐家瓷器的品质,等于是在打皇后的脸。皇后向来护短,不会轻易放过你。
"婉儿若有所思:"多谢李大人提醒。在下会小心行事。"回到长春宫,
婉儿刚要将此事告诉沈贵妃,却见宫中一片忙乱,宫女太监们来回奔走,神色紧张。
玉环匆匆走来,低声道:"小姐,出大事了。贵妃娘娘病了,御医正在为她诊治。
"婉儿大惊:"怎么回事?姑母早上还好好的!"玉环摇头:"不知道。
娘娘午膳后突然腹痛难忍,面色发青。太医来看过,说是食物中毒。"婉儿心头一沉,
立刻明白这恐怕不是偶然。她匆匆赶到沈贵妃的寝室,只见沈贵妃躺在床上,面色苍白,
气息微弱,几位太医正在为她诊治。"姑母!"婉儿跪在床前,握住沈贵妃的手,热泪盈眶。
沈贵妃微微睁开眼,虚弱地说道:"婉儿...你...小心..."话未说完,
沈贵妃又昏睡过去。御医上前查看,随后对婉儿道:"贵妃娘娘中的毒不算剧烈,
但需要静养几日。这段时间,任何人不得打扰。"婉儿点头,心中却已经翻江倒海。
姑母突然中毒,而她刚刚得罪了齐家和户部尚书,这其中必有联系。御医们开了药方,
婉儿亲自监督煎药,生怕有人在药中动手脚。她寸步不离地守在沈贵妃身边,
不让任何可疑的人靠近。入夜,沈贵妃的情况稍稍稳定,婉儿才稍稍松了口气。这时,
玉环悄悄走来,低声道:"小姐,端妃娘娘派人来问候贵妃娘娘,还送来了一些补品。
"婉儿皱眉,端妃与姑母向来不和,如今却在姑母病重时送来补品,其心可诛。
"将补品收下,但不要让姑母服用。就说姑母已经睡下,不便打扰。"玉环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又有太监来报,说皇帝派人来探望沈贵妃。婉儿心中一喜,只要皇帝还关心姑母,
那就说明姑母的地位尚未动摇。她立刻整理衣裳,出门迎接。
来人是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张德全,他带来了御医和御膳房准备的补品。"多谢张公公。
"婉儿恭敬地行礼。"还请张公公转告皇上,姑母已经好转,请皇上放心。
"张德全点点头:"贵妃娘娘突然染病,皇上非常担心。你要好好照顾贵妃娘娘,若有需要,
随时向皇上禀报。"婉儿再次道谢,将张德全送出宫门。刚要转身回去,
却见一个黑影一闪而过。婉儿警觉地追了过去,只见那人正往偏殿方向跑去。"站住!
"婉儿喊道。那人听到喊声,跑得更快了。婉儿不敢贸然追上去,怕离沈贵妃太远。
她立刻返回寝宫,加强了守卫,并命人彻查宫中可疑人员。第二天一早,
婉儿派人去内务府告假,说明自己需要照顾沈贵妃,暂时无法前往鉴定瓷器。
她担心离开沈贵妃,会给对方可乘之机。正在这时,太后派人来探望沈贵妃,
并传话说太后要见婉儿。婉儿不得不前往太后寝宫,
只能叮嘱玉环和几个可靠的宫女严密守护沈贵妃。太后的寝宫依旧庄严肃穆,
太后端坐在软榻上,见婉儿进来,面色凝重:"贵妃突然染病,可有查明原因?
"婉儿行礼后答道:"回太后娘娘,御医说是食物中毒。但臣女怀疑,
姑母的病可能另有原因。"太后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哦?你怀疑是有人下毒?
"婉儿谨慎地回答:"臣女不敢妄言,只是觉得事情蹊跷。姑母一向身体康健,
饮食也十分注意,怎会突然食物中毒?"太后沉思片刻,随后道:"宫中之事,错综复杂。
你初入宫,恐怕还不了解其中曲折。贵妃得宠多年,难免引人嫉妒。你要小心行事,
不可轻易得罪人。"婉儿心中一动:"太后娘娘是说...?
"太后摆了摆手:"我什么都没说。你去照顾贵妃吧,若有需要,可随时来见我。
至于内务府的事,我已命人暂时接替你的职务,你不必担心。"婉儿谢过太后,转身离去。
她明白太后的暗示,姑母的病恐怕真的是有人下毒所致。
而太后愿意帮她暂时处理内务府的事务,也说明太后对她还是信任的。回到长春宫,
婉儿见沈贵妃已经醒来,气色也好了许多。"婉儿,你去哪了?"沈贵妃虚弱地问道。
婉儿握住姑母的手:"太后娘娘召见我,问起姑母的病情。太后娘娘很关心姑母,
还让我暂时不必去内务府,专心照顾姑母。"沈贵妃轻轻叹了口气:"太后看似宽厚,
实则精明。你要小心应对,不可轻信。"婉儿点头:"姑母放心,我会小心的。
姑母的病...是不是有人下毒?"沈贵妃目光闪烁:"宫中明争暗斗,本就是常事。
只是我没想到,对方会这么快就对我下手。""是皇后和端妃?"婉儿低声问道。
沈贵妃苦笑:"皇后身为中宫之主,不会亲自动手。
至于端妃...她最近与丞相家走得很近,似乎在谋划什么。
"婉儿若有所思:"丞相家...是不是与齐家有关联?
"沈贵妃惊讶地看着她:"你怎么知道?
"婉儿将内务府鉴定齐家瓷器的事情以及户部尚书周大人来找麻烦的事告诉了沈贵妃。
沈贵妃面色凝重:"原来如此。周大人是丞相的亲信,也是齐家的座上宾。
你否定齐家瓷器的品质,等于是打了丞相和皇后的脸。他们合谋对付我,也不奇怪。
"婉儿急切地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沈贵妃思索片刻,
随后道:"暗中调查内务府的人,看看是谁有可能在我的食物中下毒。同时,
你要尽快回到内务府继续工作,不能让他们以为我们已经退缩。
"婉儿皱眉:"可是姑母的病..."沈贵妃摆摆手:"我没事,毒性已经解了大半。
你的任务更重要。"婉儿还想说什么,却被沈贵妃打断:"记住,在宫中,
退一步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必须坚守阵地,寸土不让。"婉儿明白姑母的用意,点头应允。
第三天,沈贵妃的病情明显好转,婉儿才放心地回到内务府。她刚到内务府,
就听说齐家又送来了新的瓷器,要求重新鉴定。李大人见她来了,松了口气:"徐小姐,
你总算来了。齐家的新瓷器已经送来两天了,太后命人转告,必须由你亲自鉴定。
"婉儿心中了然,看来太后是在给她机会。"李大人,请带我去看看这些瓷器。
"内务府的库房中,摆放着齐家新送来的瓷器,样式繁多,颜色各异,每一件都做工精细,
看不出任何瑕疵。齐家管事站在一旁,脸上带着傲然的神色。"徐小姐,
这次我们特意挑选了最好的瓷器进贡,希望能通过你的鉴定。"齐管事意有所指地说道。
婉儿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开始仔细检查每一件瓷器。她的动作很慢,很细致,
检查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瑕疵。终于,在检查到一件粉彩瓷花瓶时,
婉儿发现了问题。这花瓶表面看起来完美无瑕,但当她轻轻敲击时,声音有些异样。
"这花瓶的胎质似乎有问题。"婉儿说道。齐管事脸色一变:"不可能!
这是我们最好的工匠精心制作的!"婉儿不予理会,继续检查。
她发现这花瓶的底部有一处细微的裂痕,几乎看不见,但确实存在。"李大人,请看这里。
"婉儿指着那处裂痕说道。李大人凑近看了看,点点头:"确实有裂痕,虽然很小,
但确实存在。"齐管事脸色铁青:"这...这不可能!出厂前我们检查过的!
"婉儿平静地说道:"瓷器脆弱,运输途中可能会有意外。齐家的工艺确实精湛,
只是这一件恰好出了问题。其他几件都很完美,足以见证齐家的实力。
"她这番话既指出了问题,又给了齐家台阶下。齐管事虽然不满,但也无法反驳。
鉴定结束后,李大人对婉儿赞不绝口:"徐小姐眼力非凡,连这样细微的裂痕都能发现。
"婉儿微微一笑:"多谢李大人夸奖。对了,我想问一下,贵妃娘娘病倒那天,
是谁负责送膳食到长春宫的?"李大人一愣,
随即明白了她的意思:"是内务府的小太监阿福。不过那天他生病了,
由另一个太监代替他送的膳食。"婉儿心中一动:"那个太监是谁?
"李大人思索片刻:"好像是皇后宫里的一个小太监,叫小顺子。
他说是奉皇后之命来帮忙的。"婉儿心中顿时明了,果然是皇后下的手。但她面上不显,
只是点点头:"原来如此。李大人,我还有事要处理,先告辞了。"离开内务府,
婉儿没有立刻回长春宫,而是径直前往太后的寝宫。她必须将这一发现告诉太后,
寻求太后的支持。太后听闻此事,面色凝重:"这是明显的下毒行为。不过,没有证据,
我们也不好指控皇后。"婉儿恭敬地请求:"太后娘娘,臣女想请求您的帮助,
调查这个小顺子。"太后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你想怎么做?
"婉儿低声道出自己的计划。太后听罢,点点头:"可以,但你要小心行事。宫中之争,
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了。"婉儿坚定地回答:"臣女明白。为了姑母,为了徐家,
我别无选择。"太后叹了口气:"也罢,我会派人协助你。记住,无论发生什么,
不要牵连到我。"婉儿点头应允,心中已有决断。她知道,这场争斗才刚刚开始,而她,
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第三章:反击婉儿回到长春宫,沈贵妃的病情已经好转不少,
能够下床活动了。见婉儿匆匆归来,沈贵妃关切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婉儿将内务府鉴定齐家瓷器的事情以及自己发现的下毒真相告诉了沈贵妃。沈贵妃听完,
面色铁青:"果然是皇后干的!她一直想除掉我,好让端妃上位。
"婉儿冷静地分析:"姑母,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证据,证明小顺子是奉皇后之命下毒的。
我已经请太后帮忙调查此事。"沈贵妃惊讶地看着她:"你去见太后了?
"婉儿点头:"是的。太后答应派人协助我们调查。
"沈贵妃若有所思:"太后向来与皇后不和,自然乐见皇后出丑。不过,你要小心,
太后也不是省油的灯。她帮你,必有所求。"婉儿没有急于回应,而是问道:"姑母,
徐家与齐家的争斗,是否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是否还有更深的原因?"沈贵妃看了她一眼,
叹了口气:"你很聪明。是的,这不仅仅是两家瓷器商的竞争。齐家背后是丞相一派,
而丞相与皇后是姻亲关系。他们联手想要打压我,目的是削弱皇帝对我的宠爱,
从而影响皇帝的决策。"婉儿恍然大悟:"所以这是朝中派系之争?"沈贵妃点头:"正是。
皇帝一向信任我,很多决策都会征询我的意见。丞相一派认为***涉朝政,
所以处处与我作对。"婉儿思索片刻,随后问道:"那太后呢?她站在哪一边?
"沈贵妃苦笑:"太后只站在自己这边。她与皇后不和,是因为皇后想争夺对皇帝的影响力。
而她帮助我们,只是因为暂时与我们利益一致。"婉儿点点头,心中已有计较:"姑母,
既然如此,我们更要找到证据,揭露皇后下毒的真相。只有这样,才能打击丞相一派,
保障姑母的地位。"沈贵妃赞许地看着她:"你长大了,懂得权谋之道了。好,
我支持你的计划。只是,你要小心行事,皇后和丞相不是好对付的。
"婉儿坚定地说道:"姑母放心,我会谨慎行动。"接下来的几天,
婉儿一边在内务府鉴定瓷器,一边暗中调查小顺子的行踪。
太后派来协助她的是一位年长的宫女,名***兰,是太后的心腹,对宫中情况了如指掌。
在春兰的帮助下,婉儿了解到小顺子确实是皇后宫中的太监,而且经常出入丞相府。
更重要的是,小顺子在沈贵妃中毒当天,确实代替阿福送了膳食到长春宫。"小姐,
这些都是间接证据,还不足以指控皇后。"春兰提醒道。"我们需要直接证据,
最好是能让小顺子亲口承认。"婉儿沉思片刻,随后说道:"我有个计划,但需要您的配合。
"她将计划告诉春兰,春兰听完,连连点头:"此计可行,不过风险很大。若成功,
可一举扳倒皇后;若失败,恐怕小姐和贵妃娘娘都会受到牵连。
"婉儿毫不犹豫地说道:"为了姑母,为了徐家,值得一试。"计划开始实施。
婉儿假装不知道小顺子的身份,主动接近他,表示感谢他在内务府太监生病时来帮忙。
小顺子起初警惕,但见婉儿没有怀疑,渐渐放松了警惕。婉儿利用鉴定瓷器的机会,
故意将一些好处给了小顺子,比如让他经手一些贵重的物品,或者在太后面前表扬他。
这些小恩小惠很快让小顺子对婉儿产生了好感。一天,
婉儿故意在小顺子面前表现出对某种草药的好奇:"这种草药真奇特,既能治病,又能下毒。
若是巧妙使用,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小顺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样,
但很快掩饰过去:"徐小姐懂得真多。"婉儿故作神秘地说道:"我家祖传有一些秘方,
可以做到药到病除,也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害人。"小顺子心中一动:"徐小姐,
你这是何意?"婉儿左右看看,确认四下无人,才低声道:"实不相瞒,
我对皇后娘娘一直有怨恨。她处处针对我姑母,我早就想找机会报复了。
"小顺子警觉地问道:"徐小姐,这话可不能乱说。"婉儿装作不在意:"我只是随口一说。
不过,若真有机会给皇后娘娘一点颜色看看,我倒是不会犹豫。"小顺子沉默片刻,
随后试探性地问道:"徐小姐,你真的有这种不留痕迹的毒药?"婉儿点头:"当然。
我姑母不是也莫名其妙地病倒了吗?谁知道是不是有人下毒呢?"小顺子面色微变,
但很快恢复正常:"徐小姐,这种事不能乱说。若是被人听到,后果不堪设想。
"婉儿轻笑:"我只是跟你说说罢了。你看起来很可靠,我才敢告诉你。"接下来的几天,
婉儿继续与小顺子接触,每次都会提到毒药的事情,渐渐地,小顺子开始对她产生了兴趣,
甚至有些信任她了。一天,小顺子主动找到婉儿,神秘地说道:"徐小姐,
我有件事想请教你。"婉儿故作惊讶:"什么事?"小顺子左右看看,确认无人,
才低声道:"你说的那种毒药,真的不会留下痕迹吗?"婉儿心中一喜,
知道鱼儿已经上钩了。她故作镇定地说道:"当然。我家祖传的毒药,无色无味,
下毒后三天才会发作,而且症状与普通疾病相似,不会引起怀疑。
"小顺子眼中闪过一丝贪婪:"徐小姐,能否分享一些给我?"婉儿摇头:"这可不行。
这种毒药配方是我家祖传秘方,岂能轻易示人?"小顺子不死心:"徐小姐,
我们好歹也算朋友,难道就不能通融一下?
"婉儿故作犹豫:"除非..."小顺子急切地问:"除非什么?
"婉儿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除非你能证明我们是站在同一边的。
"小顺子面色一变:"什么意思?"婉儿压低声音:"你在皇后宫里当差,
怎会与我站在同一边?除非..."小顺子顿时明白了她的意思,
警惕地问:"徐小姐是在试探我?"婉儿不慌不忙地说:"我只是想确认,
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合作。若你真心想要那毒药,就得拿出诚意来。"小顺子犹豫良久,
最终低声道:"徐小姐,实不相瞒,当日贵妃娘娘中毒,确实是我所为。"婉儿心中大喜,
但面上不显:"哦?此话当真?"小顺子点头:"千真万确。那日我奉了命令,
在贵妃娘娘的膳食中下了毒。"婉儿追问:"谁的命令?"小顺子犹豫片刻,
最终道:"是皇后娘娘的命令。皇后娘娘一直想除掉贵妃,奈何贵妃娘娘太过精明,
一直没有机会下手。这次是争取了很久才有的机会。"婉儿心中一阵快意,
终于找到了直接证据。但她依旧不动声色:"原来如此。既然你已经坦白,
我也愿意与你分享那毒药。不过,我需要你写下刚才的话,以作证明。
"小顺子大惊:"这怎么行?若是被人发现,我会死无葬身之地的!"婉儿安抚道:"放心,
这只是我们之间的约定,不会外传。你写下来,我才能放心与你合作。"小顺子犹豫再三,
最终同意了。他在婉儿提供的纸上写下了自己奉皇后之命下毒的供词,并按下了手印。
得到供词后,婉儿立刻将其藏好,随后给了小顺子一包"毒药",
实际上只是普通的草药粉末。回到长春宫,婉儿将供词交给沈贵妃。沈贵妃看完,
大喜过望:"好,有了这个证据,皇后再也不能否认了!"婉儿却提醒道:"姑母,
证据虽然拿到了,但如何使用还需谨慎考虑。若直接呈给皇上,难保皇后不会狡辩,
甚至反咬一口。"沈贵妃点头:"你说得对。我们需要一个万无一失的计划。
"婉儿思索片刻,道:"不如这样,我们先把证据交给太后,请太后出面主持公道。
太后与皇后不和,必然乐见皇后难堪。有太后主持,皇后纵有千般不是,也无法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