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针尖上的血誓苏晴把最后一针盘金绣收线时,指尖被细针戳破,
血珠滴在《百鸟朝凤》的绢面上,像绽开一朵细小的红梅。她没顾上擦,
借着台灯的暖光盯着绣品——翅尖的羽毛用了虚实针,层层叠叠透着光泽,
尾羽则掺了两根赤金线,在光下泛着细碎的闪;最费功夫的是凤凰的眼睛,用了“打籽绣”,
一颗比米粒还小的绒籽牢牢钉在绢面上,透着股灵气。这是她熬了三个通宵的成果,
客户明天就要取货,是给女儿婚礼准备的嫁妆,定金收了两万,够付工作室三个月的房租。
“晴晴!你弟来了!”母亲赵兰的声音从客厅传来,带着点刻意的轻快,
还夹杂着塑料袋子摩擦的声响,“快出来招呼下,他带了小雅爱吃的草莓!
”苏晴放下绣花针,从抽屉里翻出创可贴,指尖的血珠已经凝固,留下个淡红色的小点。
她撕开创可贴缠在指头上,走出工作室时,看见弟弟苏明正翘着腿坐在沙发上,
手机横握在手里,屏幕亮着《王者荣耀》的界面,音效开得很大,
“doublekill”的声音刺得人耳朵疼。他脚边放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
草莓的叶子从袋口露出来,已经有些发蔫。“姐,你可算出来了。”苏明头也没抬,
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滑动,“我跟小雅订婚了,她爸妈说,必须要市中心那套90平的房,
不然就不同意结婚。你把房产证转我名下,这事就成了。”苏晴的脚步顿在玄关。
那套房子在建设路的老小区,是她三年前买的——当时她接了个大客户的订单,
给国外博物馆绣一幅《清明上河图》局部,熬夜绣了半年,赚了四十万,加上之前攒的十万,
付了首付,房贷每个月五千,全是从她的苏绣定制款收入里扣。房产证上写着她的名字,
是她跟母亲反复确认“这是我自己的房”后,才敢去办的手续。“那是我的房。
”她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指尖的创可贴蹭过衣角,有点痒。
“你的不就是家里的?”苏明终于抬头,手机往茶几上一扣,屏幕还亮着,
“我是苏家唯一的儿子,你不帮我谁帮我?小雅家条件多好啊,她爸是开饭店的,
嫁过来咱们家就沾光了。你想让苏家断后?”赵兰坐在旁边的单人沙发上,手里攥着围裙角,
布料被捏得发皱。她看了眼苏晴,又看了眼苏明,半天憋出一句:“晴晴,你弟也不容易,
小雅长得漂亮,人也懂事,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那房子你先让给你弟,以后你结婚,
妈再给你凑钱买套小的,啊?”“妈,您去年也是这么说的。”苏晴想起去年苏明要买车,
母亲也是这样坐在沙发上,眼眶红红的,说“你弟上班远,没车不方便,你先拿十万出来,
以后妈加倍还你”。结果钱给了,苏明买了辆二手跑车,天天出去兜风,
还跟人说“我姐赚的钱,就是给我花的”。她看着母亲鬓角的白发,心里像被针扎了下,
“那房子是我攒了三年的心血,首付、房贷全是我自己还的,我不能让。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赵兰的声音陡然拔高,从沙发上站起来,围裙带子滑到胳膊上,
“我十月怀胎把你生下来,供你读书,让你学苏绣,你现在翅膀硬了,连弟弟的忙都不帮了?
你弟要是结不了婚,我这老脸往哪搁?街坊邻居不得戳我脊梁骨?”苏明跟着站起来,
伸手就要去拽苏晴的胳膊:“姐,你别给脸不要脸!我跟你说,那房子你要么转我,
要么给我五十万彩礼,不然我就去你工作室闹——我知道你明天有客户来取货,
我就跟客户说你这‘苏绣传承人’是骗子,绣品都是找人代做的!
”2母女泪痕苏晴往后退了一步,躲开他的手。指尖的创可贴被扯得有点松,
她重新按了按,心里又气又酸。她看着眼前这对母子——母亲满脸焦虑,
眼里只有儿子的婚事;弟弟一脸无赖,把姐姐的付出当理所当然。她深吸一口气,
转身往工作室走:“我不同意。”“你敢!”赵兰追过来,伸手要拦她,
却没注意到脚下的地毯卷了边,踉跄着撞在床头柜上。
床头柜上的木盒“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里面的东西撒了一地——有苏晴去年得的“市级非遗传承人”证书,
烫金的字在灯光下泛着光;有她绣坏的绢片,上面是没绣完的牡丹,
针脚乱得像一团麻;还有个红色的铁皮日记本,封面上锈着“为人民服务”的字样,
边角都磨圆了,是母亲年轻时在纺织厂上班时用的。日记本摔在地上,扉页被震得掉了出来,
上面有几行歪歪扭扭的字,是母亲年轻时的笔迹,墨水有些晕开,
像是被眼泪泡过:“1988年6月15日,晴。妈说哥要结婚,彩礼还差八千,
让我退学进厂。我说我想读书,我想考大学,妈打了我一巴掌,说‘女儿迟早是外人,
读再多书有什么用’。今天去纺织厂报了到,车间里好吵,机器声震得耳朵疼。
”苏晴愣住了。她蹲下去,捡起那张扉页,指尖抚过那些带着泪痕的字迹,纸面粗糙,
还能摸到当年母亲写字时用力的刻痕。赵兰脸色骤变,冲过来就要抢:“你别乱看!
那都是我年轻时瞎写的,没用的东西!”“妈,这是真的吗?”苏晴抬头,
看见母亲的眼眶红了,手停在半空中,指尖微微发抖。赵兰的肩膀垮下来,
像是瞬间被抽走了力气,慢慢坐在床边,双手撑在膝盖上,
头低着:“是真的……那年我18岁,刚考上县高中,通知书还没捂热,你外婆就把它烧了。
她说你舅舅要娶媳妇,家里没钱,我必须去进厂挣钱。纺织厂的活儿累,
一天要干十二个小时,手指被机器扎破是常事,每个月工资320块,
除了我自己吃饭的50块,剩下的全给你舅舅当彩礼。”苏晴捡起地上的日记本,轻轻翻开。
里面的纸页已经泛黄,有些地方还沾着褐色的污渍,是当年纺织厂的机油。
日记里记满了母亲年轻时的事,字迹从一开始的娟秀,慢慢变得潦草,
最后几页的字迹几乎要认不清:1988年7月20日,雨。今天机器坏了,停工了半天,
组长扣了我十块钱。晚上给家里打电话,妈说舅舅的彩礼够了,
让我再攒点钱给舅舅买洗衣机。我问妈,我能不能攒点钱买本语文书,妈说“你一个进厂的,
还看什么书”。1989年3月5日,晴。舅舅结婚了,我去帮忙,
舅妈看我的眼神像看要饭的。妈让我给舅妈敬茶,舅妈接过茶杯,没喝就倒了,
说“厂里来的,手脏”。今天没忍住,哭了一场,车间里的王姐给了我一块糖,真甜。
1990年5月12日,多云。今天休息,去书店看了会儿书,看到一本《刺绣入门》,
好喜欢,可是要十五块,我没舍得买。我想,要是能学刺绣就好了,不用在车间里听机器响。
妈给我打电话,说舅舅房贷还不上,让我每个月再多寄一百块。1992年8月18日,晴。
今天认识了苏建军(苏晴的父亲),他是厂里的维修工,人很好,给我修好了自行车。
他说我手巧,要是学刺绣肯定行。我跟妈说想辞工学刺绣,妈骂我“不务正业”,
说“你要是敢辞工,就别认我这个妈”。1995年9月10日,晴。今天生了个女儿,
取名叫苏晴。她好小,手跟小鸟爪子一样。我抱着她,心里想,
以后一定要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为别人活,不用像我一样。
3绣娘觉醒苏晴的眼泪掉了下来,滴在日记本的纸页上,晕开了陈旧的墨迹。她终于明白,
母亲为什么总逼着她扶弟——母亲当年被原生家庭压榨,把所有的遗憾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她怕苏明走舅舅的老路,怕苏明娶不到媳妇被人笑话,
却忘了自己曾经也是那个被牺牲的“女儿”,忘了苏晴也会像她当年一样,
被亲情绑架得喘不过气。“妈,您当年……一定很疼吧?”苏晴的声音有些发颤,
她把日记本递给母亲,“您明明知道被家人逼着牺牲的滋味,为什么还要让我走您的老路?
”赵兰接过日记本,手指摩挲着扉页上的字迹,
眼泪无声地掉下来:“我……我怕你弟跟你舅舅一样,没房没车娶不到媳妇,
以后被人戳脊梁骨。我总想着,你是姐姐,多帮衬点,以后你弟会记得你的好,会孝顺你。
可我忘了,你也不容易——你学苏绣的时候,手指被扎得全是血;你开工作室的时候,
天天熬夜到凌晨;你买房子的时候,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妈不是故意的,
妈就是太糊涂了。”苏晴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轻轻抱了抱她。母亲的肩膀很薄,
后背有点驼,是当年在纺织厂累的。“妈,我不是不帮弟弟。”苏晴的声音很轻,
“但我不能把房子给他,那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苏明已经25岁了,他该自己承担责任了,
不能总靠别人。”就在这时,苏明闯了进来,看见母亲手里的日记本,又看了看苏晴,
脸色更难看了:“姐,你别拿妈当年的事说事!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跟以前不一样!
我不管,你今天必须给我一个说法,不然我就不走了!”“你给我闭嘴!”赵兰突然喊出声,
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严厉,她站起来,指着门口,“苏明,你给我出去!你姐说得对,
你该自己挣钱了!妈以前太惯着你,才让你变成现在这样——好吃懒做,只会跟姐姐要钱!
你要是再这样,就别认我这个妈!”苏明愣住了,他从没见过母亲对自己这么凶,
嘴巴张了张,半天没说出话:“妈,您……您怎么帮她说话?我可是您儿子啊!
”“正因为你是我儿子,我才不能再惯着你!”赵兰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很坚定,
“你爸走得早,我一个人把你们姐弟俩拉扯大,我不是想让你变成白眼狼!
你现在就出去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别回家!”苏明还想争辩,赵兰却转身进了厨房,
把他放在门口的草莓袋子拎起来,扔到门外:“你要是再闹,就永远别回这个家。
”苏明看着母亲决绝的背影,又看看苏晴,脸涨得通红,最后咬咬牙,摔门走了。
客厅里静下来,只有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地走着,灯光落在满地的杂物上,
显得有些凌乱。苏晴走过去,捡起地上的证书,轻轻擦了擦上面的灰:“妈,您别生气,
苏明他只是一时想不通,以后会好的。”“我不生气,我是后悔。”赵兰坐在沙发上,
手里还攥着那个日记本,“我后悔当年听了你外婆的话,后悔没坚持自己的想法,
更后悔这些年逼着你帮你弟……晴晴,妈对不起你。”苏晴笑了笑,
从手机里翻出自己的直播账号——里面有她修复《百鸟朝凤》的过程,昨天刚发上去,
已经有三万多点赞,
还有不少人在评论区问“能不能定制苏绣婚服”“有没有基础针法教学”。
她把手机递给母亲:“妈,您看,好多人喜欢苏绣,我想把咱们家的苏绣技艺传下去。
您以前不是也想学刺绣吗?现在咱们可以一起做。”赵兰凑过来看手机,看到屏幕上的评论,
眼睛慢慢亮了。她指着一条“苏绣太美了,想跟着学”的评论,
声音有些激动:“真的有人想学?我……我以前在纺织厂的时候,跟王姐学过几针,
就是不知道现在还会不会。”“肯定会的,您手这么巧。”苏晴拉着母亲的手,
“明天我教您盘金绣,咱们一起绣一幅《桂花图》,您不是最喜欢桂花吗?”赵兰点点头,
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却是开心的。4苏绣传承第二天一早,苏晴去工作室之前,
把母亲的日记本仔细收好,放在书柜的最上层。她还找了块新的绢布,裁成方形,
准备教母亲绣桂花。赵兰早早起来做了早饭,还特意给苏晴煮了鸡蛋,说“绣活儿费眼睛,
多吃点鸡蛋补补”。到了工作室,苏晴刚把《百鸟朝凤》挂起来,客户李女士就来了。
李女士一看到绣品,眼睛就亮了:“苏**,这凤凰也太好看了!你看这翅尖的羽毛,
跟活的一样!我女儿要是看到这个,肯定高兴坏了!”她拿出手机,给苏晴看女儿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