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全本阅读

打开
A+ A-
A+ A-

到如今。


国内的复合材料学行业几乎是如履薄冰。


一阵阵回忆涌上心头。


孙长兴的的心里别提有多苦了。


“小张啊,新一代战斗机的符合材料占比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别的不说,前机身骨架全部采用这种材料。”


“现在我们连基础材料都做不出来,你知道这后果有多严重吗?”


张明瑞点点头。


这就好比盖房子。


图纸都画好了,却找不到合适的龙骨。


这样一来。


耗费几十亿的设计图纸又得推翻重来。


劳民伤财不说。


对于整个项目组的士气又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张明瑞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的报告。


他甚至犹豫要不要把第二份报告呈送上来。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


张明瑞还是把这份份文件放在了桌子上。


“但是,主任。”


“空军昨天发了一份报告,是他们对某种国产碳纤维的性能测试,您要不要看一看……”


话没说完。


孙长兴有些不耐烦了。


空军有点类似于项目的甲方。


只负责提出需求和提供资金。


在研发方面实属外行。


“国产碳纤?西研所都造不出来的东西,我就不信国内还有谁能造出来。”


嘴上全都是牢骚。


但出于职业素养,孙长兴还是接过了报告。


看起来这像是某种成品材料的强度测试报告。


虽然不是原材料,但是测试的十分详细。


看着看着。


孙长兴的眉毛就皱了起来。


“抗拉强度在3500MPa以上”


“弹性模量在230GPa以上……”


“在非氧化气氛条件下,可在2,000℃时使用,在3,000℃的高温下不熔融软化……


“这是……!”


“哪来这么好的数据!?”


孙长兴和碳纤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有些数据他只看一眼,就能在脑海中形成概念。


这绝对是t300以上级别的碳纤维材料。


满足了战机前机身的所有强度要求。


如果有报告上的这些数据是真实的,且能够量产这种材料,那确实能够解决第7室的燃眉之急。


“小张!空军有没有说这材料来自哪里?”


张明瑞摇了摇头。


空军只是送来了一份测试报告。


并且询问这种材料是否具有参考价值,并未对报告来源做出解释。


但从孙主任的表情能看出来。


这份报告一定是有价值的。


“主任,要不我去给空军打个电话?”


“不用了!”


孙长兴起身,披上了自己的外套。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