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王经理,呼吸明显停滞了一秒。
“林女士,您……您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店开了快十年了,信誉担保,酒绝对***!”他的声音透着紧张。
我没有理会他的辩解,语气依旧平淡。
“王经理,你先别紧张。我只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提出合理的质疑。”
我继续说:“昨晚那三瓶茅台,我一个朋友也喝了,他是做白酒生意的,对年份批次很敏感。他只是提了一嘴,说那个价钱,不太对劲。”
这是谎言。
但一个能够戳中对方要害的谎言,远比苍白的真相更有力量。
“我不是要闹事,也不是要退款。”我放缓了语速,给了他喘息的机会,“我只是需要一份昨晚我们包厢的监控录像,从晚上七点到九点那段就可以。”
“监控录像?”王经理的声音更警惕了。
“对。”我轻描淡写地解释道,“你知道的,我们这种大公司,超过一定金额的招待费报销,流程特别严格。财务需要看到消费的真实场景,确保没有问题。这算是报销的‘凭证’吧,证明确实是用于团队建设了。”
我把“凭证”两个字咬得很重。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如果他给,我就拿到了最关键的证据。
如果他不给,那就更证明他心里有鬼,坐实了“假酒”或“欺诈”的嫌疑。
王经理沉默了。
电话里只剩下他沉重的呼吸声。
他在权衡。
一个可能是假酒的麻烦,和得罪一个看似有背景、又懂规矩的大公司客户的麻烦,哪个更大。
几秒钟后,他做出了选择。
“林女士,您看这样行不行,您什么时候方便,来店里一趟,我让技术人员给您拷贝出来。”他的语气已经软了下来。
“好,我下午过去。”
我挂断电话,看着电脑上那个名为“证据一”的文件夹,嘴角勾起冷笑。
猎杀的第一步,已经完成。
我重新拿起工作手机,看了一眼时间,上午九点整。
是时候了。
我在那个三百多人的大群里,第一次做出了回应。
我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歇斯底里,只发了两条简短的消息。
第一条,我@了张浩。
“@张浩 抱歉,昨晚手机没电了,不告而别确实是我处理不当。”
这一句,是示弱,是麻痹。
我能想象到张浩看到这句话时,脸上那得意的笑容。
群里瞬间又炸开了锅。
“看吧,我就说林经理会道歉的。”
“这是认怂了?”
“我就说嘛,四万块,对项目经理来说,还能赖账不成?”
张浩几乎是秒回,带着一种胜利者的姿态。
“没事林哥,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就行。钱记得转我就行,我支付宝还是那个手机号。”
他甚至已经开始催款了。
我没有理会他,紧接着发出了第二条消息。
这条消息,我@了张浩,也@了总监王总。
“@张浩 @王总 关于账单,我觉得有些细节需要当面核对一下。比如,我们部门聚餐,为何会有13个人出现在账单上?以及菜单上几项总价超过三万的高额酒水消费,我全无印象。我已经跟总监助理约了会议室,今天上午十点,请张浩你准时到场,我们当着总监的面,把账对清楚。”
我没有提“逃单”,也没有提“玩不起”。
我只是冷静地、客观地,将一个“道德问题”,转化成了一个需要核对事实的“流程问题”。
并且,我把总监拉了进来。
这一下,性质就完全变了。
群里的风向,瞬间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13个人?不是部门小聚吗?”
“高额酒水没印象?这……有点意思了。”
“这是要开三方会审了?”
“有好戏看了。”
我无视群里再次沸腾的讨论,立刻点开苏晴的头像,发去一条消息。
“帮我个忙,立刻!查一下张浩最近的消费记录或者朋友圈有没有什么蛛丝马迹。他不像是那种能随随便便垫付四万块的人。”
苏晴秒回了一个“OK”的手势,后面跟着一句:“交给我!我早就看这小子不爽了!装逼犯!”
放下手机,我站起身,走到窗边。
楼下的车流川流不息,阳光刺眼。
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冷静和专注。
昨晚,我是猎物。
但从现在开始,我是猎人。
而张浩,他那点沾沾自喜的、愚蠢的算计,将成为他职场生涯中最昂贵的一堂课。
十点钟,猎杀,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