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风,吹在脸上,带些鱼腥味。
我叫谢天,是龙口镇卫生院的医生。
白大褂口袋里常年装着三样东西:不锈钢止血钳、《长江流域寄生虫图谱》、还有一张被湖水泡得模糊的合影。
白大褂下的腰间,有两道雨后就会渗液的旧伤。
这是我一辈子的梦魇。
4月17日那天,老熟人王国栋来卫生院找我看病。
当时他脸色蜡黄,眼窝深陷,捂着肚子,腹痛如绞,直不起腰。
我检查一番,写下病例,开了处方。
患者王国栋,男,43岁,本地建筑工人。
主诉:持续性上腹痛三日,伴间歇性寒战。
查体见患者面色萎黄,巩膜轻度黄染,腹壁肌肉呈板状强直,触诊剑突下及脐周压痛显著。
初步判断为急性血吸虫感染。
患者自述三周前曾在龙口湖浅滩作业,符合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分布区暴露史。
钉螺,为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
按标准处置流程,给予吡喹酮600mg单次顿服,阿。
...
看他这架势,分明对这种未知的虫子很了解,我必须去找他问个清楚。
不过,我得先照顾王国栋。
此时此刻,王国栋在剧烈呕吐后,身体痉挛渐渐平复,脸上恢复了一丝人色,只是眼神涣散,瘫软在椅子上大口喘着粗气,腹痛暂时消失。
这王国栋吓得够呛,问我,他得了什么怪病。
我说不清楚,只是叮嘱他按时服药,对付血吸虫的药好像也能对付它。
王国栋唉声叹气回家。
而我请护士用强力消毒夜给地面消毒,完了又用紫外线灯照了半天。
整个下午,我都在琢磨着李学军的怪异举动。
他像是知情人。
我心急如焚,等不及下班,请了个假,直接跑到李学军家。
他家脏兮兮、臭烘烘的,弥漫着一股鸡屎味。
扫了一眼,原来他家养了鸡,鸡窝在堂屋,却不怎么收拾鸡粪。
李学军正蹲在家门口跟人下象棋,见我来了,嘿嘿一笑:“谢医生,您可真敬业,都追到家里来了。
”我直接在他。
...
王国栋恢复一些,跑到卫生院来对我表示感谢。
我问他还有没有工友同样的病。
他说没有。
我五味杂陈,有些失望。
他又邀请我回龙口湖参加婚礼。
“谢医生,我闺女下个月就要嫁人!您一定得赏脸回来喝杯喜酒!您人到就是给我天大的面子,千万别给红包!”他热情邀请我。
我沉默了。
王国栋家在龙口湖旁边。
这片湖泊,有我最美好的回忆,也有我最深的恐惧。
我的女朋友,合影里的年轻姑娘,就是失踪在这片湖泊。
我摸了摸口袋里泛黄照片,陷入回忆。
几年前,我刚大学毕业,分配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接着被外派到一个施工队。
施工队正在老家龙口镇的龙口湖修一座跨湖大桥。
龙口湖,这名字听着挺气派。
传说是因湖底沉睡着一条蛰伏的巨龙,整个湖泊就压在它张开的大口之上。
又说湖里的水,都是龙吐出来的龙涎。
此湖因而得名。
我们的镇子便跟着叫龙口镇。
施工队驻。
...
我不能离开。
一旦离开,就彻底找不到雅晴了。
卫生院的工作繁重而单调,主要就是救治各种中暑和农药中毒、血吸虫感染以及喝了脏水上吐下泻的常见病。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守望与徒劳的搜寻中,我认识了王国栋。
他本来在城里工厂打工,可惜一次事故,机器咬掉了他左手的大拇指,只剩九根指头。
为了给家里两个读书的孩子挣学费,他硬是拖着残手,在附近工地上干最重的活。
而如今王国栋吐出来的这些黑色线状虫子,唤醒了我的记忆。
现在王国栋喊我去吃席,我下意识叮嘱王国栋最近小心一点,不要去湖边。
他一脸茫然。
我就说他现在身体虚,去湖边容易加重感染。
王国栋离开没多久,诊室的门又被敲响了。
进来的几个人风尘仆仆,脸上带着工地特有的疲惫和精悍。
正是当年龙口湖施工队的几个老面孔。
“谢医生!好久不见!”为首的是当年老板,姓赵。
他嗓门洪亮,。
...
“十倍我也不去。
”我咬着牙回答。
刘秉正教授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目光变得更深沉:“小谢,这些钱不仅仅是给你用的。
我们了解过,你父母年纪大了,身体都不好,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需要长期服药维持,花费不是小数目。
以你现在的工资,支撑起来很吃力吧?”他的话精准地刺中了我的软肋。
父母日渐佝偻的身影,和病痛折磨下的面容,在我眼前闪过。
“我......我自己会想办法。
”我的声音有些发虚。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刘秉正教授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出冰冷的光,抛出了最实际的理由,“现在有活生生的人被困在那片死亡水域!地质队的三名队员!他们的家人也在等他们回去!谢医生,你是这里最好的医生,也是最熟悉那片水域的人!我们需要你的专业技能,需要你的经验,去救人!”“救人?”这两个字像重锤砸在我心上。
我。
...